首页 > 农业新闻 > 植物保护

2017年山东省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六、合理密度 
 
    我省春薯栽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气温稳定在15~16℃,10厘米地温稳定在17~18℃时,鲜食型春薯可适当晚栽10~15天,过早易感染黑痣病且皮色不鲜艳,晚栽虽略有减产,但商品性提高;夏薯要力争早栽,6月上中旬为宜,越早越好,否则小薯过多,商品性下降,鲜食型夏薯适当减少密度,每亩3500株左右,以增加商品薯率。甘薯的栽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栽插时间和方法等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讲,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密度宜稀,旱薄地宜密;施肥多的地宜稀,施肥少的地宜密。一般丘陵旱薄地每亩4000~4500株,平原旱地每亩3500~4000株,水肥地每亩3000~3500株较为适宜。品种方面,短蔓品种宜密,每亩4000~4500株较好;长蔓品种宜稀,每亩以3000~3500株为宜。春薯种植密度每亩3500~4000株,夏薯每亩4000~4500株。 
 
   七、提高栽插质量 
   甘薯栽插应选无病壮苗,剔除病苗、弱苗,以保证苗全、苗匀、苗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采苗时间。苗床薯苗高度25~30厘米,经过5天以上的放风晒苗后才可采苗。二是高剪苗。在离床土面5 厘米高处剪苗,防止薯块病菌以及土传病菌通过薯苗带到田间,保留底部1~2片叶,以利于新芽萌发。尽量选择短节间薯苗。更换品种前用2% NaCl浸泡3~5分钟进行剪刀消毒。坚决禁止拔苗栽插,也禁止拔苗后再剪根的操作方式。三是薯苗处理。可将脱毒秧苗基部浸泡在60~80毫克/公斤的α-萘乙酸溶液中10分钟,促进生根,浸苗后立即栽插;未脱毒薯苗移栽至大田前,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药液或5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倍~500倍药液浸泡薯苗基部10厘米处8~10分钟,以防治黑斑病,用40%辛硫磷乳油400倍液浸苗基部10分钟以防治茎线虫病。四是栽秧深度。甘薯栽秧深度一般以8~10厘米为宜。可采取直栽或斜栽方式。粘土或土壤含水量多的可稍浅,砂土或土壤含水量少的可稍深,以利于秧苗成活健壮生长。五是化控。栽插后20~40天时,每亩用240~450毫克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和(60~100毫克)磷酸二氢钾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每隔3天喷施一次,连喷2次,促进群体生长;栽后45~60天时,每亩36~50克的烯效唑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每隔5天喷施一次,连喷2次,防止茎叶旺长。六是查苗补苗。栽后一周内对因病虫害或栽植不当造成的死苗选用壮苗及时补栽,生长中期及时中耕除草、禁止翻蔓。
   八、防治病虫害 
 
  甘薯病虫害的发生对甘薯产量、品质和商品率影响严重。除选用抗病品种、应用脱毒种苗、合理轮作、高剪苗、药剂浸苗等外,还要密切注意各生育期的病虫害发生。鲜食型品种起垄和栽插时需重点防治茎线虫、蛴螬和金针虫等,尽量选用无线虫的地块种植,曾发过病的重茬地块可用辛硫磷颗粒剂或毒死蜱颗粒剂起垄前撒施,亩用量4~5公斤,或栽苗时穴施,亩用量3~4公斤。大田发现黑斑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并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根据情况,可连续隔7天喷1次,直到根除。 
 
  九、适期收获 
 
    我省甘薯一般在10月上中旬开始收获,霜降前基本收获完毕。做种薯或鲜食用甘薯要选择晴暖天气上午收刨,经过田间晾晒,当天下午入窖。要注意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卸,要用塑料周转箱或条筐装运,防止破伤。收获时间早晚和薯块出干率也有较密切关系,10月初至10月中旬是春薯晒干淀粉加工用的最好收获期。 
 
  十、贮藏 
 
    贮藏前要对贮藏窖进行清扫消毒,用点燃硫磺熏蒸或喷洒多菌灵方法杀灭病菌。严格剔除带病、破伤、受水浸、受冻害的薯块,贮藏藏量一般占窖空间的三分之二。入窖后对表皮损伤的甘薯采用高温29℃、高湿95%、低CO2的方法,通风4~5天,促进愈伤。贮藏期甘薯窖温保持12℃~13℃,湿度保持85%~90%。加强管理,确保安全贮藏。 
山东省农业信息中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甘薯 品种 施肥 喷施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