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探访国内首个北美模式现代农业服务站:把“工厂”搬到地头



让农业服务注入科技力量

     在正蓝旗技术服务中心的一角里,四台一字排开的“大家伙”吸引了媒体团记者的眼光。这些“大家伙”长相奇特,两边各有一个“翅膀”,完全展开后竟有二十几米长。原来这是中化农业独家进口的气吹式固体施肥机,“翅膀”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施肥孔。

 


     这四台大家伙的到来,同样掀起了一场不小的变革。在正蓝旗,过去农户施底肥时,都是采用一种小型的抛洒式机械,但这种机械怕风,风一大,肥料被吹得七零八落。一旦遇到刮风天,只能暂停施肥。而气吹式施肥机因为靠气力施肥,不受大风影响。

     气吹式施肥机,再加上正蓝旗技术服务中心的掺混肥自动化生产线,搭建起一条科学施肥的“高速公路”。原料进入中心后,通过掺混肥生产线按照测土数据进行定制化混配,再经运输车将散装肥料运到地头,最后“大家伙”上阵,完成一条龙作业。液体追肥与此类似,从方案设计到槽车运输,再到田间地头施用,农户不用再做任何事情,唯一与固体底肥不同的是,这样的液体肥服务全程要7-9次,真正的做到了省工省力又精准。

     中化农业依靠“技术+供应链优化”,实现了北美模式的全程服务目标。中化农业特种作物事业部技术研发总监李文娟博士给媒体团算了一笔账:因为定制化生产供应,取消了中间环节,节省的包装和物流费用,再加上化肥减量增效,一亩地单成本一项就能为农户节约100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提升带来的增值。对于大规模种植的特作区而言,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

     信息化技术的引入,更是让这一模式加装了强大引擎。“借助中化农业MAP智农客户端,我们可以实现看天看地看作物、管人管事管经营。”中化农业智慧农业事业部运营经理周国兴说,一个MAP农艺师能服务5000亩以上的土地,这个系统功不可没。

     登录客户端,记者看到,所有服务的地块位置、面积一目了然,手指轻轻点击目标地块,就会显示未来48小时精准气象信息。更称奇的是,通过遥感技术,农艺师还可以根据颜色等差异,判断作物长势,并据此作出针对性的决策。

     科技种田,这是中化农业MAP战略的灵魂。为了探索更科学的种植方案,正蓝旗技术服务中心专门建设了700多亩自有的示范农场,摸索和验证不同品种的马铃薯施肥规律、全程植保方案、土壤改良技术和种肥同播模式。

 


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拥有1.5万亩马铃薯大型种植基地的农场主,中化农业MAP正蓝旗技术服务中心的成立,让甄晓明备受鼓舞。“这么多年种地其实都是伪科学管理,土质如何、水质如何、怎么施肥、怎么打药、上大机械但个人又买不起……这些问题都需要有人牵头来整合服务资源,我们实力不够,现在终于有人来做这件事了。”

     中化农业MAP模式正是因应农户尤其是规模农场主的需求而生。“MAP不是所有事情都自己干,而是针对消费端和供给端脱节的现实,通过整合社会化服务资源,打造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产业链闭环,达到‘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这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汤可攀表示。

     根据规划,未来三到五年,中化农业将在中国的重要农业县建设500座以上的MAP技术服务中心和近千个现代农业示范农场,实现服务3500万亩以上耕地的目标。同时建设的智慧农业平台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线下线上的协同服务和精准农业决策,以更广泛的影响力来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马铃薯 施肥机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