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水稻控释肥潜在年需求达800万吨


  本报讯 (记者 朱永坤)4月11~13日,作为特邀嘉宾参加2018阿格斯亚洲化肥会议的安徽茂施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成虎在演讲中指出,未来的中国,水稻将成为控释肥最大的市场,潜在市场容量高达800万吨/年。

  钟成虎的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理由。一是由水稻种植面积、消费量、价格等因素决定的。水稻不仅是中国种植面积和人均消费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市场卖价最高、价格最稳定的粮食作物。与种植其他粮食作物相比较,无论是市场销售还是经济效益都相对有保障。二是由水稻生长及需肥规律决定的。水稻既是喜温喜水的作物,整个生育期基本都是高温高湿,同时也是喜氮作物,氮磷钾3种元素对氮吸收量最大,在分蘖和孕穗期有两个需氮高峰。而氮是高度活泼的小分子,在高温高湿下极易造成淋洗、挥发和硝化反硝化等损失。因此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除施用底肥外,还要追施2~3次肥,不但造成了严重浪费,而且田间劳作十分繁重。三是由水稻田流转速度快、劳动力缺乏和水稻种植特点决定的。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正逐步往城市转移,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这在水稻种植区尤其明显。水稻种植作业强度大,且普遍存在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省时省工、提质增产、减肥增效的新型肥料。

  他表示,日本的水稻普遍施用控释肥,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这和中国农村的现状大致相当。日本水稻种植面积为2300万亩,仅有中国的1/15,亩施肥量为20~30公斤,仅为中国施肥量的一半左右。据此测算,中国水稻控释肥潜在年需求量达800万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钟成虎还围绕中国南方水稻种植中的变化和施肥挑战、日本与韩国水稻施肥经验的借鉴、树脂尿素在中国南方水稻上应用的技术要求、水稻控释BB肥的使用技术要点、聚氨酯控释肥的技术优点及水稻的未来前景等几个方面作了阐述。他表示,降低成本是控释肥在水稻等大田作物上推广应用的关键,而包膜材料的选择和包膜技术的成熟度又是降低产品成本的关键。近年来,茂施在这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16年,茂施获得原农业部45%缓释肥料唯一登记,该产品是目前世界上氮含量登记最高的控释肥;其产品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包衣;在膜材料选择上增加了植物油比例,显著提高了膜的降解性和环境相容性。

  安徽茂施农业董事长钟成虎在大会作主题报告(朱永坤/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施肥 粮食作物 经济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