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张荣
30%己唑醇悬浮剂“头等功”是陕西上格之路最早在中国获得批准、登记用于水稻纹枯和稻曲病的高端杀菌剂,从2008年四川省的大力推广和大田试验验证,时至今日,“头等功”在中国大地上应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5年中“头等功”使用达到5000万亩次,成为广受农民朋友认可和经销商朋友爱戴的产品。骄人的数字背后,是数以千计人员数以万次的试验示范推广。
2012年从7月底到9月初,陕西农心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水稻项目组行程近3万公里,穿越8省近30个地市县,走访经销商27位、零售店40多家,开展观摩会30余场次,直接受惠农户1000多人次、间接受惠农户2万人次。项目组一行在江西婺源感受良多。
项目组驱车到婺源的时候已是中午,赋春位于婺源县西南部,八水环绕,古木参天。零售店老板黄新生已经在等候了,而他每年销售“头等功”近60件(48000袋)、连续几年持续都在增长的消息令人震惊。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仅仅4万亩左右(算上复种),单次播种不足3万亩,如此推算,有80%的作物亩用一次“头等功”。一个单品的用药面积竟然占到镇子八成的农药份额。全镇有5家经销农资的门市,其他4家不计其数的水稻杀菌剂加到一起也只能瓜分剩下20%的市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项目组直接到了排前村田间,听到是“头等功”厂家走访,老乡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稻米成熟要青枝蜡秆、米粒饱满、稻穗要金黄色,才算是好稻子,才能产好米、出好饭。从前这个村子的水稻几乎都使用井冈霉素,现在全部都在用“头等功”,而且村民都是黄老板非常熟悉的客户。黄老板说,如果没有“头等功”,他可能已经不做农资生意了。
6年前,赋春只有他一个人做农资生意,没有竞争,生意好。几年下来,镇上有了5家农资门市。很多人不是用好产品和技术服务老百姓,而是凭着低价和低劣产品来经营。很多老客户都奔着低价、优惠甚至促销的礼品而去。黄老板的生意每况日下,当时他有了放弃经营农资的念头。
直到2008年,当地水稻纹枯病暴发。排前村童保田在黄老板那里买了“头等功”,抱着“死马就当活马医”的想法喷了两次,7天之后,纹枯病止住了,茎秆上的病斑慢慢恢复,顶部叶片也慢慢坚挺起来。村里都知道了“头等功”这个名字。从此以后,大家都用黄老板的产品、方案。
大家聊得火热的时候,示范户童保田找到这里。童保田很幽默:“用了‘头等功’+‘飞能’+‘优越’,稻田里没病、没虫,闲着没事,不打牌干啥?”童保田的种植面积有近50亩,算是赋春土地流转的带头人。童保田做过很多行当,最终回归本质,包地租地,做起了种植大户。他说,种植水稻关键是管得好,面积大其实还是蛮赚钱的。
童保田使用“头等功”等产品很多年了,他从远处一畦稻田和示范田里分别拔出一株水稻。刚好村里有个农户出门打工,有一畦地没有用“头等功”,童保田就自己留意,把那畦地当做对照田。两株水稻的根系、分蘖、茎秆,剑叶、旗叶等功能叶的长度、宽度、厚度都有区别,施用“头等功”促根、壮苗作用显著。周围的乡亲们也讲,每季使用“头等功”2~3次,不光不用操心病害,还能少用1~2次药,产量能在1500斤左右,增产100~200斤,轻松又划算。“这几年房子盖了,家里负担也缓解了,喷药次数也少,操心也少,没事就去打打牌,蛮惬意的。”
红日西斜,上格水稻全国增产增收回访项目组的队员向着下一个目标迈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2-12-28/294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