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今年保护性耕作可为农民节本增收200亿元


10月29日,记者从在京举行的全国保护性耕作座谈会暨北京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验收会上获悉,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突破5300万亩,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达到1.3亿亩,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面积达到2.5亿亩。

  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刘宪介绍,今年是农业部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第八年。
八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资2亿元,地方财政投入资金8亿元,带动农民投入26亿元,累计建设256个部级、315个省市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项目共涉及到300多万户。目前,全国保护性耕作项目省累计拥有免耕播种机达29.8万台/套,拥有其它保护性耕作机具47.54台/套。

  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的实施,降低了耕作成本,增强了地力,减轻了水土侵蚀,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实现粮食连年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据测算,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比较,一季作物可减少作业工序3—4道,省工5—8个/亩,节省柴油约3.2公升/亩,节水35—65立方米/亩,减少化肥投入量10%左右,增产5%—15%,综合经济效益可达每亩80元左右。由此推算,2009年保护性耕作可为农民节本增收200亿元。

  据刘宪透露,《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日前已获得国务院批准,2010年将是《建设规划》实施的起步之年,同时也是国家保护性耕作专项资金实施的关键之年。各级农机部门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稳步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建设水平;坚持政府引导,建立长效机制四项基本原则。

  为做好2010年保护性耕作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农机部门要认真分析当前保护性耕作面临的新形势,把保护性耕作视为农业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为先导,以北方旱作农业区为重点,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化服务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建立和完善保护性耕作主导技术模式,加快保护性耕作发展应用步伐,确保把保护性耕作这件利国利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大事抓牢抓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耕 耕作机具 粮食 立方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