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寿家书房的“三味精神”


寿家书房的“三味精神”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中学读书时最喜欢的文章之一,以后也曾多次品读。但鲁迅读书的这个地方,为什么叫“三味书屋”?这“三味”又指哪“三味”?却一直没有弄清楚。最近去鲁迅的故乡绍兴,亲身走进“三味书屋”,看到“三味书屋”牌匾下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的对联,再听一听导游的讲解,才明白了“三味”的真正含义。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少年时在此求学,大概有五六年的时间。他的老师是寿镜吾老先生。三味书屋,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寿家是在清朝末年来到绍兴的,最开始在绍兴镜湖边上开了一家“寿同升”酒店,以酿酒为业。后因地方贪官及地霸的敲诈勒索,最终使酒坊的经营难以为继,只好关门歇业。寿家祖上便萌发了设立私塾兴办学堂的想法,一为生计,二使子孙不再行工经商。并将“三味”定为私塾的教学方针和寿家的祖训。

  寿家的后人回忆祖训中的“三味”: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作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为了走好办私塾、兴学堂的道路,寿家祖上要求子孙后辈研习古籍,勤练书法,教书育人,不许为官。寿氏后人大多遵从祖训,只考取了县上的秀才,取得当私塾老师的资格后,就不再参加科举考试,终身执教于“寿家门台”内。

  不仅不让家人为官,在“三味书屋”里,寿家也不教授试帖诗、八股文一类考取科举功名所需的知识内容,只教授《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古人留下的文学古籍。但是,在教书育人上,寿家却保持着良好的“学风”。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早上教的课,当天傍晚必须背出;写字强调注意姿势,翻书前要检查手指是否干净。寿家人在自己的书屋里以读书、教书为乐,颇有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味道。

  晚清一代,朝政混乱,寿家祖辈对清末官场的腐败想必是深恶痛绝的,认为乱世切莫去做官,即使做了官也是昏官。在当时这种遁世退却、不合浊流的态度是可贵的,这对于他的学生,如后来成为反封建猛士的鲁迅先生,想必也是影响深远!

  其实,就算是在今天,“三味精神”也有其价值所在。每个社会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贪赃枉法,腐败不道德的现象或多或少存在,是采取“出世”还是“入世”的态度融入这个社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能说谁对谁错,但清贫自乐,不追求浮华享受,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一种优良的品德,值得称颂和效仿。子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16/204166.html

无相关信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