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类培育现代农业带头人。各省农业农村部门根据乡村人才振兴需求和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者和专业种养加能手等培养行动。聚焦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需求,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农业经理人等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带头人队伍,提升主体从业者生产经营能力。深入开展返乡下乡创业培训,推动农村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特别要加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留乡人员培训,帮助其就地就近就业。以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大户为重点,围绕复工复产、保粮保供,加大专项技术技能培训,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三)推动农民学历教育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双百计划”,推进100万乡村振兴带头人培养,打造100所人才培养优质校,探索涉农院校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加大政策宣传和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手段开展农民学历教育政策宣介,提高农民知晓度。争取和协调政策,帮助农民减轻学费、杂费及学习生活负担,支持更多高素质农民提升学历层次。各省创建3—5所涉农人才培养优质院校,纳入各类人才培养计划,聚合优势教育资源向农民教育倾斜。推进优质院校涉农专业改革,围绕区域农业农村发展建设新专业,推行农学结合、弹性学制培养模式,鼓励优质院校在农业生产主体建立实习基地,提升产教融合育人水平。创新机制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举办高端人才培养班,鼓励培训机构组建学历提升班次,组织有学历需求的参训人员与职业院校对接,建立培训课时与学分转换机制,形成一体化人才培养格局。
(四)健全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系统设计,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统筹用好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农民参训率和满意度。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优势,加强组织管理,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提高培训规范性。依托涉农职业院校,围绕地方现代农业发展和全产业链需要,广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充分依托科研院所、推广机构,鼓励基层农技人员发挥技术服务优势,开展技术培训与跟踪服务。支持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承担实习实训任务,鼓励涉农高校、职教中心等发挥资源优势,拓展面向高素质农民的培训服务。引导专业协会、技术服务公司等主体进课堂,提供专项技术培训服务。巩固管理者队伍,强化支撑队伍,提升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农民讲师,优化专兼职比例,整体提高师资水平。
(五)拓宽高素质农民发展路径。以培训为纽带,促进参训农民交流合作,依托协会、联盟等组织协作发展。持续跟踪农民训后产业发展,开展政策宣讲、项目推介、技术指导等延伸服务,对接金融信贷和农村电商,加大产业支持力度。举办论坛、展销会、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展示新时代高素质农民风采。
三、实施要求
(一)紧密围绕产业需求统筹任务。要统筹制定本地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省级开展综合型、复合型、领军型示范培育,建设师资队伍。市县级重点开展主体带头人培育和专项技术技能培训,开发县域师资,遴选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要围绕区域产业规划布局解构任务,优先满足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培训需求,重点支持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大豆振兴计划、奶业提质增效行动等工作人才需求。要以县域为单位加大需求调研,围绕2—3项主导特色产业集中开展全产业链培育,精准遴选培育对象,紧贴产业人才需求实施培训。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6-04/27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