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胡果本报记者李传君
日前,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四川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第二次技术论坛在宣汉县举行。
宣汉县是全国首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也是四川省率先探索山区丘陵地形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近年来,宣汉县坚持“适度规模、种养循环、资源利用”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畜牧业振兴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围绕畜禽标准化生产和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大胆探索、精细部署,成功开辟了一条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之路。
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本权介绍,该县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中,以成立三方粪污运输公司、加工生产有机肥、改进养殖生产工艺、增添粪污处理设施、对接特色种植基地等内容为重点,按照不同畜种、不同规模、不同环境,采取不同技术路线和利用的方式,细化目标内容、明确责任主体,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统筹推进。
2018年,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
三区二分离,整县推进标准化建设
前不久,位于宣汉县大成镇瓦窑村的锦宏蜀宣牧业公司接待了来自凉山州美姑县的考察团一行,他们对锦宏公司标准化建设、规模化饲养、科学化管理等方面产生了浓厚兴趣。
2012年建成的宣汉锦宏蜀宣牧业有限公司占地100余亩,牛舍面积1.3万平方米,现年存栏蜀宣花牛1000余头,年产值达600万元。养殖场内消毒设施、兽医室、隔离舍、粪污处理设备齐全,办公区、生活区、粪污处理区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区有效分离。
该养殖场是农业农村部授予的标准化示范场,也是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宣汉县是畜牧产业大县,截至2018年底,全年生猪饲养量达130.6万头,肉牛饲养量达24.6万头,牛生产总量居四川省农区第一,畜牧产值达35.1亿元。
宣汉县根据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以地定养、种养结合的思路,把生猪、肉牛、山羊、禽兔养殖业与种植业布局规划衔接,以“填平补齐”和“整县推进”为原则,坚持“示范创建”与“辐射带动”并重,遵循“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总体要求,实行养殖区、生活区、处理区雨污分离和干湿分离(三区二分离),实现标准化生产、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截至目前,该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5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5个。
五大新模式助推粪污处理全域覆盖
上千头蜀宣花牛,每天要产生30余吨粪污,流向何处?锦宏蜀宣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应芬告诉记者,该养殖场液态粪污进入大型沼气发酵罐,沼气除满足养殖场外,还能保障100余户村民生活用气,沼液通过管网输送到田间存储池,经科学调配后供3000亩果园消纳利用;牛场还与四川纳智肥料有限公司签订了牛粪订单收购协议,牛粪直接出售给肥料加工厂生产有机肥料。
紧邻养殖场的四川钠智肥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有机肥料、配方肥料及液态肥料生产和农业废弃物生态循环利用研发的企业。公司负责人洪永盛瞄准粪污商机,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生产工艺和发酵技术,根据不同作物、不同时节开发出有机肥料、土壤改良剂、绿化用肥、花肥等系列产品。
走进生产车间,一台自动化设备正在进行翻抛作业,发酵池里温度计显示为70摄氏度。“畜禽粪便、食用菌菌渣按需配料,分别加入烟沫、腐植酸等原料,持续发酵1个多月,才能生产出有机肥产品。”据洪永盛介绍,该企业年处理粪污30万吨,生产有机肥5万吨左右,邻近养殖场粪污已不能满足生产所需,公司于近日购买一辆粪污专用运输车,计划在周边乡镇拓宽畜禽粪污及菌渣收集区域。
生产有机肥集中处理只是宣汉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纳入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县以来,该县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通过项目实施,建立起五大适合本地区的创新模式:
以畜禽干粪或全尿粪运送到加工厂为核心的“生产有机肥集中处理模式”;以养殖场干粪在干粪堆码池堆积发酵后用于特色种植基地为核心的“固体粪便堆积利用模式”;以运输公司、田间管网等多种方式连通养殖场(户)到种植基地的养殖废弃物利用通道为核心的“粪水肥料化利用模式”;以畜禽养殖废弃物通过地上式常湿发酵系统形成沼气沼渣为核心“沼气利用模式”;以大型养殖场固体粪便通过干粪一体化处理系统为核心的“固体粪便一体化处理模式”。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6-13/10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