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改革,为了再出发


    “不止这些,还有30公里乡村道路、1万多人口的饮水工程,都是改‘居’之后,地方政府一年投入近千万元做起来的。”东昌居居长李忠说。

    2016年6月,海南农垦首个社会管理属地化试点东昌居成立,以政府授权和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接从原东昌农场剥离出来的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职能。数据显示,仅农场社会管理属地化改革补助经费一项,省里每年新增7.51亿元财政预算补助市县。

    负担减轻了,民生也得到改善。海南农垦近3万名在职和退休人员移交后,工资、养老金等大幅增长;1.9万名教师工资提高1倍以上;垦区纳入属地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报销从原农场统筹的封顶1.2万元提高到25万元。

    经费支持看起来只是钱的问题,其实意义深远。经费支持渠道逐步畅通的背后,是国有农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机制基本建立,是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更是让政府、社会和企业各司其职。关系理顺了,包袱甩掉了,农场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放开手脚”,专注向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转型。

    健康体魄,既要“瘦身”,也要“增肌”。土地是农垦的最大优势,也是农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农垦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有序推进,则是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的关键环节。

    长期以来,很多农场存在着未确权地、争议地、被侵占地等问题。补齐确权“短板”,既维护了国有农场的合法土地权益,也为加强农垦土地管理和利用,特别是推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资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从沉睡中苏醒的农垦土地资源,其巨大的资产价值正在逐步显现。

    陕西农垦华阴农场用518亩国有农用地使用权作抵押,从兴业银行渭南分行获得1500万元抵押贷款额度,根据农场发展需要,目前已成功申请办理抵押贷款200万元;宁夏农垦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的资本化,将115.6万亩耕地注入农垦集团,转增近80亿元国有资本金,大幅提高了集团整体实力和融资能力。

    ……

    这三年,奋力克服农垦的劣势和不足,充分挖掘潜力、放大优势,改革推进破立并举,农垦上下焕发勃勃生机——农垦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垦区民生进一步改善,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也为下一步加快打造农业领域航母,更好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基垒台、蓄势储能。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垦”字背后蕴藏着农垦精神的深刻内涵——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锐意创新。从70年前的战天斗地、拓荒自然,到如今在改革大潮中劈波斩浪、奋楫前行,农垦人初心不忘,再启新程,不惧艰难险阻,牢记使命担当,必将在未来的新航程中续写新的改革发展传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处理 定位 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