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浏阳高质量脱贫“高”在哪里?


    本报记者张振中杨娟

    一个残疾贫困农妇能做什么?她用左手画出了山水画。她和51名贫困姐妹一道成长为“农民画工”,将一个小山村农民画室的绘制画卖到了新加坡。

    她叫陈荷凤,湖南省浏阳市小河乡皇碑村村民,她和昔日贫困的姐妹们用一幅幅画绘出了脱贫后的乡村美景。

    一个农村老伞匠能干什么?他用长满老茧的双手制作出白纸伞。他带领全村近一半贫困户就业,将一个小地方农村伞铺制作的白纸伞远销到了日本。

    他叫李忠国,浏阳市达浒镇椒花新村村民,脱贫后的他用一把把文化伞为贫困户撑起了一片艳阳天。

    一个村里的“跑腿专干”能“跑”什么?他用双腿“跑”出了速度和效率,他一年为全村贫困户代办各种事项180多起,将老百姓原来的“跑断腿也难办成事”转变为“最多跑一次”。

    他叫罗凯,皇碑村精准扶贫“零上门”服务工作人员,他用自己的多跑腿换来了贫困户的少跑腿、零跑腿。

    这是记者5月中旬在浏阳采访精准脱贫时见到的几个温暖画面,也是浏阳高质量发展带动高质量脱贫的缩影。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跻身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的浏阳市找到了答案:以高质量发展带动高质量脱贫。

    在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黎春秋看来,高质量扶贫应该做到精准脱贫、科学脱贫、稳定脱贫、和谐脱贫。而高质量脱贫紧紧依托高质量发展,唯有改革参与度高,才能带动贫困群众幸福度高,为扶贫添动力,促使精准脱贫;  

    唯有产业成熟度高,才能带动贫困家庭增收水平高,让扶贫添质量,促使科学脱贫;唯有就业稳定度高,才能带动贫困农民就业满意度高,让扶贫添技能,促使稳定脱贫;唯有社会和谐度高,才能带动社会各行各业扶贫协同度高,让扶贫添温暖,促使和谐脱贫。

    机制创新——

    高质量发展抓住“改”字,改革为扶贫添动力,改革参与度高,带动贫困群众幸福度高,促使精准脱贫

    无改革,不浏阳。

    浏阳将融入血脉、刻入骨髓的改革基因薪火相传,创造了众多“率先”。因为改革,浏阳改写了“穷”历史,1997年,浏阳主动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改革永不停步。24年前,浏阳在全省率先实行政务公开制度;21年前,浏阳在全国首创“农房抵押贷款”;14年前,浏阳获得全省首家“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达标单位”;2年前,浏阳在湖南率先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

    近年来,浏阳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要求,实施了“全域改革、全程推进、全员参与”,深入推进41大项、60小项改革,做到改革参与度高、受益面广。

    “正是受益于全面的高质量改革,才能推进浏阳的高质量脱贫。”浏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新伟说,为深入贯彻总书记“提高改革精准发力精准落地能力”的精神,浏阳用全面深化改革的办法,破解了精准扶贫中的“土地沉睡、资金短缺、服务短板”的难题,推进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积极实施精准脱贫。

    作为湖南唯一的国家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区,2015年3月,浏阳启动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三块地”改革把33个省定贫困村作为重点,着力破解发展扶贫项目中“地”的问题,让改革之犁为脱贫攻坚开拓希望的田野。

    镇头镇北星村人口多、可用地少,但荒山荒地很多。要让贫困人口“土地生金”,就要将扶贫与旅游结合起来,因此,镇头镇想到以盘活荒地来解决扶贫项目缺地的问题。北星村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机遇,把200多亩荒山盘活成经营性用地,打造文化旅游度假小镇——“油茶古镇,十里荷香”。北星村7户贫困户在确保自己生产生活用地的基础上,将平均4成多的荒山“入市”,获得的财产性收入是以前年租金的300倍。

    农民贷款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贫困户产业发展贷款以前更是难上加难。1998年,浏阳先行先试,在全国探索“农房抵押贷款”,一石激起千层浪,浏阳因此获得全省首家“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达标单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油茶 品种 茶油 土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