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高峡平湖焕发新生


    本报见习记者王刚

    1992年,三峡移民工程启幕,历时18年,131万移民告别故土。“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成为现实,三峡移民“舍小家为大家”,为三峡工程的修建作出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移民们迁离旧地,重新开始。20多年转瞬即逝,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

    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是安置三峡移民数量最多的地区,占到移民总数的1/5。如今,万州街头巷尾寻常可见的“平湖万州,三生有幸”城市宣传标语,已经成为万州移民生活的生动写照。在移民后创造幸福生活靠的是什么?三峡移民不是简单的人口重组,而是力求与发展本身形成良性互动,让城乡面貌一新,让人民安居乐业。围绕着这汪“平湖”,万州人民诉说着与三峡移民工程“三生有幸”的深厚情缘,更谱写了一篇焕发新生的自强故事。

    借春风发掘绿水青山宝藏

    移民重镇大周镇位于万州的东部,从万州城区出发,沿着长江一线,驱车40分钟可以到达。   

    近年来,大周镇依托沿江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三峡移民后续资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教亲子特色旅游小镇”。

    30年前,大周镇还是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小镇,村民主要靠零星售卖自产的柑橘和榨菜谋生,收入甚微。1993年,大周镇正式启动了三峡移民搬迁工作,所涉及的4800余名移民中,大多数人在长江沿岸“就地后靠”,在水位线175米以上的地方重建家园。

    2017年,大周镇被纳入了万州区首批特色小镇规划。这两年,大周镇投资1100多万元修建了“十里滨江长廊”和3个沿江文化广场,并在沿线种植柑橘、桂圆、枇杷等经济树种,吸引本地及周边县区游客前来游玩。“十里滨江长廊”的建设还带动沿线的铺垭村和五土村村民兴办农家乐,游客们欣赏美景的同时,还可以住上特色民宿、品尝农家菜。目前,大周镇日接待游客量已突破1万人。

    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大周镇党委宣传委员周斌介绍,截至2019年4月,两个村共兴办了26家农家乐,约有300余人从事相关工作,每户月均增收800多元。

    引资源助力贫困人口脱贫

    万州最大的移民镇武陵镇是三峡库区全淹全迁一类移民重镇,共搬迁安置1.2万移民,整个老场镇整体后靠搬迁。据介绍,在实施三峡移民精准帮扶工作过程中,武陵镇共确定了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

    比如黄金村,村子虽名为“黄金”,之前却一直是武陵镇的典型贫困村。这里地处海拔300米左右的山区,昔日村民只能依靠传统种养模式产出些许农产品,走近10里山路去镇上的市场售卖,收入只能基本维持生计;村里没有医务室,村民生病也只能硬扛着或者走山路去镇里看。

    为了让村子强起来、群众富起来,黄金村“两委”研究决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和大型农业企业开展合作。“2013年,我们整村流转5300余亩的土地给重庆雁谷生态农业公司,主要种植桂圆和蜜柚,带动全村536户近1800人增收,现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已超过1万元。”黄金村党支部书记向金平说。

    从2015年开始,由万州区检察院和万州一中组成的对口帮扶工作组进驻黄金村。在入户调查后,帮扶工作组建立扶贫台账,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79人的实际情况开展就业引导、教育帮扶、危房改建等工作。

    3年前,武陵镇辖区内包括黄金村在内的5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出列,黄金村成了整村脱贫样板村。各方面的扶贫力量帮助黄金村建成32公里的硬化路面,村民可以在功能齐全的便民服务中心享受医疗、文娱等服务,村民的房子也修葺一新。帮扶工作组还帮助黄金村搭建了电商平台,让村里的农产品有了更加宽广的销路。

    聚民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下中村,是武陵镇主要的三峡移民安置点,也曾是全镇最大的贫困村。村里坐落着一座1500亩的集桂圆研发、销售、文化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型乡村生态旅游基地——大唐荔园。在实施移民精准帮扶之前,大唐荔园园区所在的这片土地全部撂荒,杂草丛生。2013年,下中村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吸引在外经商的能人杨元太返乡投资创业,流转土地种植桂圆、荔枝和其他特色小水果,建设特色农业园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桂圆 柑橘 果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