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在广东,找到乡村产业振兴的答案


    长岗坡渡槽不仅为罗定提供灌溉水源,还传承着红色精神。

    全国农民报协会组织记者团走进南雄。

    记者在象窝山茶园采访来自贵州的采茶工人。

    云浮市罗定市稻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稻米加工车间。

    良洞村民居上的壁画。

    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现场。

    本报记者魏小兵王岩见习记者王可依

    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是记者初到广东的第一印象。广东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在过去近40年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在粤东、粤西和粤北,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城乡差距悬殊。如何发挥广东的经济优势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把广东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变为潜力?近日,记者参加“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广东乡村振兴”大型采访活动,前往广州、韶关和云浮实地调研,试图找到乡村振兴的“广东答案”。

    最富在广东,最穷也在广东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广东省统计局数据,就2018年的GDP来说,广东的经济体量和澳大利亚大体相当,同时,它还约等于0.8个加拿大,0.7个意大利,0.65个巴西和小半个英国。广东以改革先行者的形象,在过去30年内,GDP排行居全国之首,在深圳、广州两个一线城市的带动下,2018年跑进了“9万亿俱乐部”。

    但是,作为全国最富的省份之一,广东却有超过一半的城市连续多年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云浮市为例,2018年人均GDP为33603元,比贵州安顺还要低2628元。而在广东省内,广州、深圳、珠海等9城集中的珠三角地区,以全省55%的人口、30.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广东省80%以上的经济总量。区域发展不平衡,恐怕是广东目前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同时,在粤西、粤北和山区的12个城市中,还有173.1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据国务院扶贫办数据,目前全国的贫困发生率为3.1%,而在广东,这个数字高于4.3%,粤西、粤北和山区的农村贫困发生率会更高。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后是城乡发展不平衡。2017年,广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9.85%,是全国城镇化率较高的省份之一。但是,这一指标在广东省内差距很大——珠三角地区为85.29%,几乎是粤西的两倍。

    短板就是潜力,差距就是空间

    重工商轻农业,重城市轻乡村,是过去40年广东发展观上的偏见。“搞经济”一直以来是广东的主要职能使命所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贸易往来,从政到商的“唯GDP”论,难免会忽略乡村地区的发展。

    同时,珠三角的工业城市群对劳动力、资本都产生了虹吸效应。生活在乡村的人,去县城打工能赚到更多的钱。不论是在流水线上组装手机,还是在纺织厂修剪成衣线头,似乎哪个都比种地赚钱来得轻松。进城打工,成为大多数广东农民的内生选择。记者在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良洞村看到,村里只有零星一些老人,年轻人几乎都到城镇打工去了。

    短板就是潜力,差距就是空间。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仅是广东的问题所在,也反映出广东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首先从城市建设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说是中国城镇化的标杆级地区。深圳和广州作为经济改革的头阵,人口、建筑和公路密度都是极高的。深圳和广州在狭小的土地面积上拥有惊人的GDP密度,土地空间日趋饱和,好的项目无法在城里落地,城市居民也深感交通和房价的巨大压力。

    2018年9月,广州市国土规划委印发通知称,白云、黄埔等6县区的村庄集体建设用地,可报批新增建设用地。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将有大量的农村集体用地,有可能变身为建设用地。

    其次,农村消费的增长,对于广东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同样巨大。广东市场消费量巨大,从饮食中就可见一斑。广东饮食讲究新鲜,不喜过度工业加工,农产品多以原始状态被消费。据了解,广东人每年要吃掉8亿只鸡,喝掉25万吨茶。但很少有人知道,广东的养鸡产业是全国最大的,畜牧和水产产量也很大,只是这些鸡鸭鱼肉还未出省,就被吃个精光了。除了鸡之外,广东的茶也品质上乘,却根本没有机会出省——身在人均年消费4.5斤茶的省份,这些茶通通被内部市场消化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肉桂 温氏 土地 陈皮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