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浙江: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朱海洋

    数字乡村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在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的今天,怎样利用数字进行赋能?又如何让老百姓有获得感?自从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数字乡村的概念后,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破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按下快进键,进一步细化了对数字乡村的扶持政策。

    数字没有形状,但在浙江乡村,人们却有着直观感受:钢架大棚外观别无二致,可里头科技范儿十足,一部手机网罗各色数据,这叫智慧农业;在超市、专卖店,消费者扫描二维码,便会知晓农产品的“前世今生”,背后是全程追溯;老百姓足不出户,琳琅好货触手可及,一根网线还将品质农货卖全球,农村电商蔚然成风;办证件、开证明,农民“最多跑一次”,数据成了跑腿员,谁都拍手叫好……

    不久前,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又专门提出,今年将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为契机,继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动力、农村经济发展效率、乡村公共服务模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数字化变革,夯实乡村振兴的数字化支撑,加快缩小城乡数字差距。初春时节,记者专门深入基层,寻访数字化赋能下的浙江乡村新景象。

    产业数字化:看不见的“操控工”

    “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说起养蚕,古人只道是辛苦,如果时光可以穿越,一睹眼前的这座“蚕场”,恐怕不会再有此等感慨。

    在地处嵊州市的巴贝集团,蚕宝宝不用吃新鲜桑叶,取而代之的是经过科学配方的人工饲料,不仅成本更低廉,关键还实现了全年养殖。如今,这个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基地一期已投产,可谓颠覆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模式,受到世界瞩目。

    

    工厂化养蚕之所以难度大,关键在于防病防疫,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蚕宝宝成批死亡。历经了数百次的研究,“巴贝”终于成功研制出一整套系统科学的防病体系,以及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饲养器皿,光专利就有几十项。

    这就是数字带给传统农业的巨大变革。同样的,在金华市婺城区的美保龙种猪育种基地,最为人称道的,不是花园式的猪场,而是“喝着咖啡挑种猪”。底气就来自于这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比如,环境控制和空气净化采用智能化,供料、饮水、控温、生产性能的测定则全都实现了自动化,猪群就像生活在别墅里,不仅少生病、长得快,而且大大减少了人工,养殖效益自然明显。

    这样的例子在浙江乡村不胜枚举。记者了解到,除了生产环节的数字化变革,在管理环节,同样因为有了数字技术,实现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目前,全省85个涉农县(市、区)全部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共4.5万家规模主体纳入追溯平台管理,超过2.1万家农业生产主体实现了可追溯,全省存栏50头以上的5862个养猪场则全部安装养殖污染在线视频监控设施。

    如果再细致观察,则会发现,如今浙江大农业中,数字化的用武之地愈发广阔:在农业智慧应急监管体系中,集结了视频接入、智能管控、产品追溯、监测分析等功能;在海上,有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小物标雷达系统等;就连植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同样向智能化迈进,还有农业物联网管理、数字牧场等相继落地。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浙江将重点建好“一朵云”、画好“一张图”、治好“一张网”。具体来说,就是初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系统,打造智慧农业云平台,形成覆盖全省、上下联动、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三农”大数据体系;充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农业农村管理数据和空间数据上图入库,实现全省农业农村信息资源网络化、空间化和可视化;同时运用现代遥感、北斗导航、远程监控、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作业方式数字化、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

    治理数字化:看不见的“精算师”

    萧山区浦阳镇是杭州的南大门,与之接壤的便是绍兴诸暨市,由于距离城区较远,过去,浦阳群众办事很不方便,但2018年6月过后,大伙儿都说省心不少。为啥?镇里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区首创镇街行政审批“一窗通”系统,33个事项家门口即可办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传统农业 人工饲料 咖啡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