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做出一面南南合作的农业旗帜


    这些年来,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和研究体系经历了一个不断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型和成长过程。20世纪80年代末成立的中德综合农业发展中心(CIAD)是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化发展工作的起源地,见证了中国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峥嵘岁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自CIAD时代开始,从设立国内第一个发展学院,到引领设立国内第一个农村发展教学项目,迄今已有近二三十年的时间,堪称国内从事发展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鼻祖。

    在国际发展研究和教学方面,从时间轴上能够清晰地看到这种变迁。2007年,我们首次走向东部非洲和西部非洲,探索中国域外研究的可行性和路径;2008年,开设全国第一个全英文授课的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项目;2009年,出版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援助的著作《国际发展援助概论》;2010年,出版国内第一本系统比较中非发展与减贫的著作,在中国农业大学设立全国第一个“国际发展方向”本科人才培养班;2011年,在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联合创建了第一个“村级减贫学习中心”;2012年,出版了全球第一本系统对比中非农业发展的英文著作;2013年,设立中国国际发展研究网络(CI?DRN),为政策、学术和实践搭建沟通的桥梁,国际发展方向本科生首次赴坦进行海外实习;2014年,在坦桑尼亚挂牌创建了海外首个研究、教学和实践综合性实习基地,建立中坦联合研究中心,与当地大学和地方政府建立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

    在过去近十年中,学校“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工作经历了由点到面、由个体研究到全面合作、由分散性活动到南南合作学院/一带一路合作学院制度化的发展,由一般性的交流合作到成为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不同阶段。

    引领“发展经验平行分享”

    记者:近些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工作具有哪些特点?

    孙其信: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工作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培养了一系列人才,通过各种培训班、论坛,广泛传播了中国农业发展和减贫的经验。在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实地示范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并同时为中国政府以及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农业发展政策建议。

    首先,学校启动了一系列带有引领性和创新性的活动,如出资150万元在坦桑尼亚建立了苏库因农业大学农业合作中心,出资100万元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建立了中特农业科技示范园,即将筹资在坦桑尼亚苏库因农业大学建立微型农业科技示范园,出资启动了“一带一路”南南合作青年农业领袖计划,招收大批来自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留学生。

    二是基于相关学院已有的工作,建立了南南农业合作学院/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将学院定位成落实中央重大举措的校级平台,同时对相关工作进行系统规划。

    三是始终坚持中国农业发展经验平行转移的原则,秉持以发展中国家需求为导向,按照充分展示中国农业发展优势和中国农业发展核心经验为主要内容,将这一原则有机融汇在人才培养、政策研究以及实地示范中,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中国特点的受到广泛关注的农业合作形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发展 办公室 玉米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