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脱贫攻坚以来,宣传渠道少、品牌建设慢、供销渠道不畅等问题一直制约着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与此同时,消费者想买绿色、天然的特色农产品,也面临价格虚高、以次充好等消费陷阱。如何高效地连接生产端和消费端,引领消费升级,让好果不愁卖,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优质优价的健康食品。电商平台惠农网的实践也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本报记者杨娟张振中
一个“延安宜川”苹果,从时而滞销到备受瞩目,带动了老区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一个“崀山脐橙”,从被贴牌贱卖,到品牌叫响,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
一颗“靖州杨梅”,从农户只能望“梅”兴叹到如今“扬眉吐气”,引领了消费市场的转型。
这一切,离不开互联网。正如全国知名农村电商平台惠农网董事长姜仕所言,互联网不仅让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得更高更远,“互联网+”的力量还倒逼品牌打造、产业升级,引领消费转型,带领农户脱贫。
连接生产端和消费端
宜川好果不愁卖
位于革命老区陕西省延安市东南部、黄河壶口瀑布之滨的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土绵厚,海拔1350米,平均日照2520小时,昼夜温差最高12.8℃,180天无霜期,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和着色充分,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这里的苹果个大、味甜,全县苹果年产量达到47.5万吨。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果”也有愁卖的时候。
2011年10月,正是苹果丰收季节,宜川县云岩镇刘家庄村10万斤苹果却无人问津。无奈之下,副镇长采用微博求助方式,勉强帮助果农挽回损失。
2016年,宜川县部分农户再次遭遇苹果滞销,收购价低至几毛一斤,不少果农不得不发动亲朋好友,在微信朋友圈中吆喝。
宜川作为革命老区延安的一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用苹果产业引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牵动人心。
基于此,惠农网从2017年开始,连续两年开展延安市电商人才培训活动,输出高级电商人才逾五百人,为当地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今年,宜川县引进惠农网入驻宜川,针对特色产业及区域文化培育、农特产品流通标准、品牌和质量等方面对“黄河壶口”区域公共品牌进行系统改造,通过多种渠道对县域公共品牌进行宣传推广,提高“黄河壶口”品牌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同时依托惠农网的资源优势,从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建设、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体系建设等方面推进县域电商生态建设。
2018年11月2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期间,在“产业扶贫在行动”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大型公益活动现场,延安苹果最终以1.0582亿公斤的采购成绩,88分的现场最高人气排名,受到了各方人士关注。
在电商扶贫的带动下,宜川苹果增加了“底气”“名气”“人气”“福气”。30万亩苹果给8.5万农民带来了福气,加快了宜川脱贫共建的步伐。2017年,全县果农人均收入达到2.48万元,苹果树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幸福树”。
市场倒逼生产端网销也要打品牌
“很多人认为,农村电商就是把地里产的东西,弄到网上卖给城里人,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湖南新宁喜富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双喜向记者说道,网销产品,直接面对大众消费者,口碑尤其重要,消费者的一个差评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造农产品品牌、引领产业升级才是立足市场的“王道”。
多年来从“中国四大出口脐橙生产基地县之一”的新宁县收购脐橙的秦皇岛人李双喜,决心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从源头把关,种植、生产市场需要的脐橙。2016年,李双喜成立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农户种植,“触网”销售新宁脐橙。
需求端对脐橙的要求越来越高,倒逼生产端在生产标准化和加工现代化上下功夫。李双喜介绍称,企业目前拥有6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水果冲洗、选果分类使用的都是全国最先进的设备,还推出了带叶加工、电脑操控等“黑科技”,不仅将日加工能力从之前的100万吨提升到如今的300万吨,更是将果品的质量提升到了新层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2-22/86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