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乡村年味传万家


    来逢强正在向年轻人讲解过门笺制作过程。

    刘为顺正在指挥艺术团进行舞狮表演。

    来逢强家的过门笺。

    来逢强的过门笺作品集。

    本报见习记者刘硕颖文/图

    “再高点,贴吧!”临近春节,各家各户都在贴春联、贴福字,为来年图个好彩头。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还有很多不被大众熟知的过年习俗,这些习俗蕴含着优秀的农耕文化和乡村文明。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生根发芽,一代又一代默默地传承。

    “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

    春节之前,山东省莒县的农民会在自家门框和窗户框上贴上五颜六色的过门笺。大红大紫的过门笺烘托着春节喜庆的节日氛围。

    “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立冬时节,莒县夏庄镇大庄子村来逢强一家就开始忙着用六色彩纸,刻制当地人过年必备的过门笺。

    “到我是第七代了,我的儿子女儿也都会。”莒县夏庄镇大庄子村的来逢强是来氏过门笺的传承人,从十几岁开始就跟着家里老一辈做过门笺。

    随着时代发展,春联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以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开始使用印刷的春联、机器切割的过门笺。手写春联和手工制作的过门笺显得有些过时,但是,在传承中沉淀下来历史的厚重感和对传统文化深切的归属感永远不会过时。

    “我老伴儿不让我做,怕耽误农活。”来逢强说,“确实做这个东西很费时间,现在机器印刷太快了,又便宜量又大,我现在坚持做下去,唯一一个目的,就是把老祖宗的这个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进入新时代,来逢强更是从刀、纸、图案的构思上下功夫,在继承和发展上做文章,努力使作品顺应时代,迎合民意。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过门笺,价格比以往有了提高,他还带动村民参与进来,在每年年底逢大集的时候进行集中制作,既传承了这一乡村习俗,又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更丰富了乡村文化市场。

    大年三十,站在莒县夏庄镇大庄子村的田野上,放眼望去,你就能看到迎风飞舞的过门笺与春联交相辉映,给村庄装点上了节庆的喜悦,给新春佳节带来了无限生机、欢乐和喜庆。

    “现在我们艺术团已经有二百多人了”

    “过年正好是农闲,现在这些节目花样很多,有空就出来看。”家在日照市将帅沟村的刘师傅说。

    正月初二,美景战胜寒冷,日照海边万平口人来人往,大广场上格外热闹,广场中央的乡村艺术团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新春舞龙舞狮活动,这是刘为顺创办的华龙艺术团在表演。

    “我自己爱好,当泥瓦匠退休后成立这个艺术团,一开始就兄弟几个,发展到现在我们艺术团已经有二百多人了。”刘为顺自豪的说,“每年过年我们都很繁忙,到处表演,给日照的农民朋友营造过年的喜庆、热闹的氛围,我感到很幸福。”

    “大家爱看对我们而言就是最大的欣慰。”万平口景区负责人卜祥伟说,“每逢佳节和旅游旺季,我们都会邀请日照当地的民俗非遗演出团队来表演,这种传播很有意义,把这些优秀的乡村文化传播出去,能让更多国人及世界各地的游客看到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更加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每逢寒暑假,刘为顺的外孙女尚照青会在艺术团里帮忙打鼓,哨声一响,这个11岁的小姑娘瞬间起范儿,铿锵的鼓点中传递出小姑娘大大的能量。华龙艺术团的成员们在实践中兴盛了乡村文化,他们用自己的才智继承和发展了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农闲时,刘为顺还带着艺术团进农村,帮助农民朋友传承乡村特色民俗文化。就这样一代传一代,他们成为活跃在乡村文化振兴一线的实践者。

    “春节节庆我们会到处展演,各个村庄跑。”刘为顺说,“传承是肯定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创新,日照市是沿海城市,我们就研究加入了海里面的大扇贝形象,和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融合在一起,更加的热闹,大家也更爱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羊肉 传播 大米 立冬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