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日本乡村振兴战略的借鉴和启示


    洪志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日本于1999年颁布新的农业基本法,“乡村振兴”成为四大战略支柱之一。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中日两国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相似。日本经验对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世纪末,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日本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诸多问题,面临巨大挑战。主要表现为:农产品自给率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农村过疏化及凋敝现象日趋严重,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压力日益增大,农业竞争力不足问题突出。为此,日本政府于1999年出台《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采取种种措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解决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

    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根据新农业基本法规定,中央政府每五年制定包括乡村振兴在内的农业发展规划,第四个五年规划已于2015年发布。地方政府则负责编制本地区乡村振兴五年规划。日本农林水产省牵头国土交通省、厚生劳动省、环境省、经济产业省,成立乡村振兴联席会议机制,指导地方编制乡村振兴规划,确保地方与中央规划的衔接与配合。在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尊重各利益攸关方,包括农村居民、涉农企业、农民协会、地方政府的愿望和意见,通过自下而上编制、自上而下实施,确保了规划制定合理、实施高效。

    设置乡村振兴专门机构。日本农林水产省进行机构调整,设立乡村振兴局,将原结构调整局和日本国土厅下属的地方振兴局职能并入该局。乡村振兴局下设农村规划、地区振兴、城乡交流、农村环境、农地改良、工程设计、水资源、土地资源、地区建设、防灾减灾等11个处,研究制定乡村振兴综合性政策和规划,组织实施乡村振兴项目,指导和协调地方政府、团体和农民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统筹推进乡村发展振兴。日本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立足国情农情,大力发展山区半山区农村经济,注重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提升农业附加值及效益。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社会福利。完善农村公路网建设,使村道与国道、省道相通。建设完善的信息和通讯基础设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下水道、社会教育及体育设施、农村医疗制度、农村休闲活动场所。促进城市与农村交流,推进农村观光休闲产业发展。

    确保乡村振兴资金支持。日本乡村振兴资金种类多、数额大,主要涉及农地改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城乡交流、休闲农业发展等方面,具体项目包括丘陵地区增收扶持政策、特殊土壤地区扶持政策、梯田建设基金、减少农地撂荒专项补贴、丘陵地区农业复兴补贴、水利设施建设与合理利用补贴、草地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生态农业直补、农业多功能性转移支付、城乡交流促进专项、农村生活体验专项等。据统计,2016年日本乡村振兴专项资金6281亿日元,占日本财政支农资金的23%。

    加强人才培养和文化挖掘。通过实施各种人才培训、城乡交流、市民农园体验等项目,在培养造就一批新型青年职业农民的同时,充分发掘和弘扬日本传统农耕文化,进而促进了农村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

    通过近20年的持续努力,日本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2015年,日本水田现代设施装备比重占64%,旱田灌溉设施装备比重占24%,高标准农用道路比重占76%,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固定资产超过3500亿美元。农村过疏化和凋敝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多年来,日本政府持续加大对偏远山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以缓解农村过疏化和凋敝问题。2016年日本政府支持偏远山区乡村发展的直接补贴为770亿日元,占农业财政支农资金的2%左右,新增农业劳动力比上世纪90年代增加了3倍。农业支持政策逐步与国际规则接轨。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日本国内支持政策逐步由“黄箱”向“绿箱”转变。据日本政府向WTO通报的数据显示,2012年日本“黄箱”支出总额由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2.8%削减至15.3%,基本符合日本在WTO农业谈判中所作的承诺要求。这一转变也有利于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日本乡村振兴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食物自给率低下的问题,但让城市居民认识到了农业多功能的重要性,让部分国民成为本国农产品的拥趸,在国内市场不断开放、国外农产品大势进入的背景下,基本稳定了国内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此外,日本政府不断鼓励高端农产品出口海外,计划到2020年实现出口农产品1万亿日元的规模,比2010年增长一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 丘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