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医共体”让农村不再“看病难”


    本报记者余向东肖力伟胡明宝

    去年底的一天,家住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汉源镇滴水铺村的农民姚大志,突感头晕乏力,不出半个小时,他就在家属的陪伴下,住进了位于镇上的宁强县天津医院汉源分院(天津市政府对口援建)。

    今年74岁的姚大志3年前曾患过脑梗,过去出现病情时,要到距家几十里的县城就医,现在不需要再东奔西跑了。姚大志说:“我在镇上治疗与在县城医院同等待遇,而且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大,能省不少钱。”

    如今在宁强,大多数老百姓都像姚大志一样,生病不再向县城里的医院“挤”,而是就近选择乡镇医院治疗,因为他们知道宁强的大小医院如今是“一家人”。这一变化,源于宁强县创新探索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医改模式——“医共体”。

    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建立双向转诊的“医共体”机制

    宁强县地处陕西省西南隅、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北依秦岭,南枕巴山。过去农民治疗小病选择在个体诊所,大病直接去县医院,乡镇医院面临日渐萎缩的尴尬局面。而对于山区百姓来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尤为突出。宁强县最远的乡镇距离县城3个多小时车程,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远、花费大,一直是困扰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突出问题。

    宁强医保改革破冰,从医院托管开始。2013年,宁强县围绕探索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医的医改路径,确定了以县天津医院托管青木川镇卫生院为试点。2017年,在托管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3家县级公立医院牵头与11家镇办卫生院建立医疗服务共同体关系(简称“医共体”)。

    2018年,根据改革实践经验,宁强县合理规划县域医共体建设,确定由天津医院和宁强县中医医院这两家县级公立医院牵头,与18个镇(办)卫生院组建2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形成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责任、利益、发展、服务、管理共同体。

    据宁强县天津医院医共体总院院长张汉沛介绍:“医共体的建立,不仅有力推动了‘医生、医技、病人’的三个下沉。而且之前病人‘转上不转下’、医疗资源集中在县级医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都得到了有效缓解。”

    宁强医共体通过双向转诊的良性机制,可以破除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群众就近就医费用低,报销比例大,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

    改革医保支付模式,实行“医共体”新农合基金预付包干制

    宁强县医共体改革以新农合基金为利益链条,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模式,实行医共体新农合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包干的支付方式,纵向整合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资源,重新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所谓新农合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包干制,是医保部门将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10%提取风险基金、按人头提取门诊费用及大病保险基金后,剩余基金进行总额预算,交由医共体包干管理使用。

    辖区居民有自主选择医院就医的权利,患者在医共体外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医疗费用,由医共体总院以“购买服务”方式进行结算。新农合基金预付包干后,如有节余由医共体用于绩效考核和事业拓展;如果预付包干基金超支,原则由医共体总院负担,但是遇到重大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由医共体与县医疗卫生部门按2∶8比例分担。

    “支付方式的改革,促进了利益导向的改变和医患之间的利益趋同,实现了三个转变,即‘要我控费’向‘我要控费’的转变、‘患者无序就医’向‘有序就医’的转变、‘治病为中心’向‘预防为中心’的转变。三个转变切实起到了控成本、降费用、保质量、提效率的作用。”宁强县卫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明勇告诉记者。

    据明勇介绍,按人头总额预付制,赋予了医共体自主控费动机,医共体从医保获得的补偿费用由“医院收入”变成“医院成本”,迫使其主动开展精细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医院成为“医保基金守门人”,让内行去监管,上下转诊制度、分级诊疗也能得到严格落实,让患者少得病、少得大病、人人健康,实现医、患、医保三方利益和目标趋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定位 核心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