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说“年”品“画”传递祝福的力量


    本报记者程天赐文/图

    小寒节气,参加“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风,寻访年画之乡,与一个个国宝级民间老艺人和新生代非遗传承人、文创人士攀谈聊天,说“年”品“画”,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我极愿意被这种吉祥喜乐氛围所包围,内心温暖,踏实,祥和,美好。走进一座座年画博物馆,犹如走进中华文化和百姓心灵、趣味的百花园。年画中直观、生动地展现了人民的审美和生活愿望,让人直觉得我们民族民众的善良淳朴可爱!

    如果说,采风就是使自己进入(置身)一种特定的文化场域,引发许多新鲜真实的感受和思绪,写出有生命温度的报道,那么,我愿以这样的文字献给温暖我们内心的年画——

    年画就是“画年”,画出心中神圣无比的年。年味在年画艺人们的手底下活泼泼地创造出来了,飞向天南地北,飞向千门万户,飞向每个人的心间。有人提议塑造中国的“春节老人”(类似西方圣诞老人),其实,年画不就是春节老人、春节儿童、春节群众的集体画像么?它展示的是一幅散点透视、无比壮观的大美民俗图景。

    年画又是承载故事和祝福的“年话”,一年年不断重复,常说常新,让人百听不厌!它在当代文脉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中还有极高价值。这样的“年话”,我们当如何接着讲呢?

    留住年画之美

    民间有“有钱没钱,买画过年”的说法。年画是中华文化特质最鲜明、文化内涵最深厚、表现形式最绚烂而独特的民俗艺术之一。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漫长岁月里,中华民族通过年画表达对新一年生活的渴望和热爱,贴年画也成为春节的重要文化象征之一。

    每逢春节,人们把从集市买回来的年画贴在门上、室内、灶房、仓房、水井、马厩,把土地爷的神像贴在神龛上,寄托祈福禳灾的美好愿望,增添节日喜庆。

    年画内容无比丰富,有敬神用的天神、地神、灶神、仓神、财神及弼马温(马神),有祝福祈祥的《吉庆有余》《一团和气》《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有镇妖辟邪的《钟馗》《门神》,有反映世俗风情、教人勤劳善良的《女十忙》《男十忙》《渔乐图》,一些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戏曲故事也都进入年画的题材,如《牛郎织女》《三国演义》《西游记》《杨家将》《呼家将》等,甚至包括变化的时事都能纳入画幅之中。年画的艺术表现采取象征、比拟、双关等,通过画面上的事物来象征寓意吉祥的内涵。如:画一只喜鹊在梅枝,就叫《喜上眉(梅)梢》;画一个胖娃娃怀抱金丝鲤鱼,手握一支刚采摘的莲花,就取名《连年有余》。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头项目的年画,它摹画出百姓的理想王国,是老百姓创造的农闲时自娱自乐、学史明理的生活文化,它不仅给人艺术享受,还使人从画面或故事受到启示和教益。

    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湖南滩头、陕西凤翔、广东佛山、福建漳州等,都是著名年画之乡。据说,武强年画鼎盛时,一年能印制销售一亿张,可见当年盛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快速转型,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改变。加之,房屋格局、家居设计、布置等变化,原先贴年画门神、中堂画、炕围画的双扇门、中堂、土炕等载体消失或减少了。年画市场出现萎缩。年轻人乐于进城打工挣钱而不愿耐下性子学习传统手艺活。有的画村在城市化浪潮中被拆迁。年画的保护、传承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现象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切。一批文化学者多方奔走呼吁,推动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年画即是率先启动的项目之一。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实施传统手工艺振兴计划。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保护工作呈现出以知识界为先导,国家推动、民间力量参与,各地年画传承人、艺术院校和文创工作者积极探索实践的新气象。年画正以更加多元的形式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滋养民族的精气神儿。

    老艺人的坚守

    采风活动第一站来到天津杨柳青。75岁的王文达是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身体硬朗,一头短发,临窗在阳光下专注于手头精准灵动的凿刻,时间仿佛静止,但一晃竟已是半个多世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新希望 相结合 莲花 重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