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消费扶贫:电商如何打通痛点、难点和堵点?


    近年来电商在这方面的探索,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模式。比如拼多多上有3.86亿活跃消费者构成的国内大市场,通过社交拼单和果园直采订单等方式把消费者需求拼起来后,迅速传递到大凉山等贫困地区,京东各种特色的电商扶贫,提高特色产品的售价,都非常有效。

    王玉斌:脱贫攻坚这两年进入了攻坚拔寨阶段,电商扶贫最后落脚点还是在产业上,因为扶贫要有一个造血式、可持续的模式。

    电商扶贫有很多优势,门槛很低。电商平台利用技术、资本、信息、渠道的优势,改变小农户的分散式生产,减少中间环节。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农产品上行,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多偏远地区有很多好东西卖不上好价,甚至坏掉;同时,很多消费者想买的东西又买不到。

    电商的大数据可以梳理这些信息。一方面分析市场需求什么,反过来又能促进供给侧改革,使农民可以调整生产结构,转型升级。现在农产品价格波动非常大,丰收后往往不增收,减产了可能倒未必就减收。这需要在全产业链上借助大数据的分析。农产品种植的理想状态,是消费者需求持续、稳定、长期、可控,只有这样,才能让成本最大化摊薄,有可控的种植生产。电商做预售、大数据分析需求趋势,本质上也是售卖需求的确定性,将消费者确定的需求卖给农民,从而降低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大幅提升种植生产与流通的效率,使农民能够更多地卖好价,使消费者能以更低价格消费,两头都受益。

    倪国华:电商对农产品产业链重构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可以低成本推动农产品品牌打造。过去农产品的区域品牌比较多,而区域品牌往往被滥用,大家都在用,却没人维护。现在大型电商平台都有较好的口碑,农产品在电商平台出售,可以将平台的品牌与农产品的品牌相叠加,形成信用相乘的“双品牌”或“多品牌”机制。除了平台可以为农产品提供担保,许多地方政府也在为当地一些区域品牌提供担保,这些信誉担保层层叠加,可以探索新的农产品“品牌化”路径。                 吴文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组织化 农业生产 规模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