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铸乡村之魂兴文明之路


    建设一个阵地

    ——率先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以“实践”的力量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到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9月25日,东海县青湖镇百姓大舞台上龙腾狮舞、歌声嘹亮,连云港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式揭牌,这也标志着东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新时期统筹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的综合性活动阵地。在试点工作开展之初,东海就明确提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并非要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要整合盘活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把原有的资源用好用足。

    如何将原本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极致?据青湖镇工作人员董甜甜介绍,设于该镇文化体育中心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原有公共服务阵地,统筹运用多个平台载体。同时,抽调专家、学者、艺人、能手等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宣讲队,将各领域不同的“好声音”汇聚到同一个阵地之中,积蓄“大合唱”的磅礴能量。

    群众在哪儿,文明实践中心就办到哪儿。东海建立县级实践中心、乡镇级实践所、村级实践站、村组级实践室四级机构,落实场所、机构、人员及经费保障,构建网络化组织体系。在各级文明实践中心统一设置传习室,打造庄重、固定的主阵地。组建志愿服务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村集市、居民院落、园区工地等生产生活一线开展流动传习实践。在青湖镇青南村,一批有特长的乡村志愿者组成文明新风说唱舞蹈队,以熟悉的乡音俚语、身边的生动故事传播新时代新思想,让乡亲们在笑声中产生共鸣。

    群众需要什么,就传习实践什么。不久前,在青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道德讲堂里,全国最美志愿者、东海樊氏图书馆馆长樊振为村民们举行了一场志愿服务宣讲;随后,扶贫就业推介会、农村电商培训等活动依次展开,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参与。“虚功”也要“实做”,东海结合农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广泛开展实用职能培训、科技下乡帮扶、民间民俗展演等主题活动。群众“点菜”,实践中心“埋单”,“赶时髦”才能“对味口”,让每一次传习都恰好“撞”在了群众的心坎上。

    在青湖镇等示范点的带动下,目前,东海已初步建设涵盖县、乡、村、组四级的文明实践阵地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面向人民群众开展理论宣讲、主题教育、文化传承的有形新阵地,是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的综合性宣传平台。我们还将继续在‘讲理论、传政策、授技能、送温暖、颂精神’上下功夫,让群众有认同、愿参与、真受益。”朱崇慧说。

    培育一支队伍

    ——通过政府引导、财政奖补、市场化运作等手段,着力培养一支乡村文化舞台的生力军;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和引导乡土文化人才创业创新

    “举国上下齐动员,牢记使命奔前程。撸起袖子加油干,美好未来日日新。”“青年人思想真进步,办婚事还一心想国家。新事就按新来办,咱不去铺张浪费胡乱花。”翻开连云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北琴书”传承人刘培兰的唱词本,一个个段子农味儿十足,内容囊括党的十九大精神、农村新风尚等多个方面。从14岁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开始,算起来刘培兰说书已经有52年了。几十年来,她自编自演《乡村喜事》《劝赌》《中国梦》等几十个唱篇,敲琴打板演唱万余场次,足迹遍布东海和苏鲁交界各市县。直到现在,她的“周末书场”仍然是东海最火爆、最受欢迎的曲艺节目。

    刘培兰对“苏北琴书”的坚守与传承,离不开东海县对乡土非遗文化的全力支持。从2014年开始,东海设立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安排150万-200万元资金,对重点文艺创作、重大文化活动项目和文艺人才培养宣传推介等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也是在这一资金的支持下,今年,《刘培兰说唱词集》顺利出版。

    政策引路,奖补扶持,一大批刘培兰这样的乡土文化人才,活跃在东海这片热土上:张祥英2014年带头成立民间团体蓝天艺术团,每年进社区、下乡村演出70余场;农民“导演”黄业江,20年来坚持在每年大年初一筹办黄川村“村晚”,参与村民演员从10人发展到90人,观众从100多人达到高峰时的4000多人,看“村晚”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一项新年习俗……他们扎根生活沃土,链接万千百姓,歌唱大千世界,弘扬时代新风,始终奔走在乡村文化阵线的最前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播 农民群众 连续 珍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