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东北玉米霉变源于高含水率


2016年12月9~14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对东北三省一区收储的玉米果穗和籽粒霉变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发现,当前东北玉米籽粒含水量普遍较高,黑吉两省尤为突出,由此引发的霉变率总体较高。

调研覆盖15个试验站75个示范县(农场)的1348个农户(合作社),共获得有效样本1287个。调研指标包括品种、播期、生育期、当地活动积温、收获方式、贮藏方式、籽粒含水量、果穗和籽粒霉变率、危害等级等9个。

截至2016年12月14日,三省一区调查样本的玉米籽粒含水量加权平均值为27.9%。黑龙江籽粒含水量最高为30.0%,其他依次为吉林25.9%、辽宁23.3%、内蒙古19.5%。三省一区调查样本的加权平均霉变率为0.73%,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分别为1.862%、0.743%、0.513%和0.059%。吉林省显著高于其他省份。

吉林省籽粒霉变率较高的原因在于:秋季降温慢于黑龙江,较高的温度导致籽粒霉变;2016年秋季多雨,收获前田间玉米穗腐病发生严重。吉林籽粒含水量明显高于辽宁和内蒙古,储藏期霉变的可能性增大。黑龙江籽粒含水量较高,但霉变率较低,主要是12.4%的农户采取烘干措施,减少了霉变的发生。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认为,当前多数玉米品种不适宜籽粒机械收获,强行机收不但破损率高,若没有烘干和储藏设施,容易造成霉变率上升。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对于品种选择和管理的建议是:加强品种管理,避免越区种植,农户选择低于当地活动积温200℃以上的较早熟品种;选育早熟、耐密、抗逆品种,给玉米后期站秆脱水留足时间。

导致玉米霉变的首要因素是目前种植的大多数品种生育期偏长,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高、破碎严重;其次是品种抗虫性较差,苞叶、果穗和籽粒被啃食后导致烂粒,进而引起籽粒霉变;再者,品种苞叶偏短,遭遇生育后期多雨水,果穗易进水导致霉变;最后是品种不抗穗腐病。 (世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玉米 活动积温 总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