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双重挤压下,肥企转型须“奋蹄”


双重挤压下,肥企转型须“奋蹄”    农村新报讯 记者彭翠楠 通讯员曾阳超 王晓博

    面对化肥产能的严重过剩、农业部提出化肥零增长的双重挤压,化肥企业何去何从?
    在近日举办的湖北省农资协会高峰论坛上,省内知名农资生产和流通企业的负责人一致认为,唯有转型升级。

    “匠心”打磨,产品追求“更优”

    在产品上下足功夫,主业就能开出“美丽的花”。
    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一家主营复合肥料的上市公司,在全国拥有9个生产基地,2个肥料品牌,肥料产能已达700万吨。在当前的环境下,他们如何转型?
    “我们追求‘更优’,在产品上不断升级,在生产工艺上严把24字质量标准‘不结块,不粉化,无色差;颗粒圆,表面滑,易溶解;无破损,包装靓’,做出中国最有针对性的作物专用肥。”新洋丰副总经理赵程云介绍。
    立足主业用“匠心”打磨产品的理念也获得湖北三宁化工副总经理毛国斌的认同:“化肥占三宁公司产品线45%的份额,现在重点转向发展市场上最需要的硝、硫基水溶性肥料,考虑到将来可能是BB肥的天下,也会造出最好的BB肥原料。”
    据省工商局市场处副处长陈勇介绍,5年前,省内肥企的市场产品抽检问题率是18.4%,近两年已下降到10%以下。

    延伸产业链 增加赢利点

    部分肥企开始延伸产业链,做起了农资打包服务,回购农产品,成立产业基地,以增加赢利点。
    由“新都化工”变身为“云图控股”,改变的不仅仅是名字,应城市新都化工复合肥有限公司湖广大区销售经理杜静说,公司复合肥板块正在加快缓控释肥的生产,在电商平台,除了卖自己公司生产的产品,也回购农资销售地的农产品。
    新洋丰也在加紧延伸产业链:“在陕西洛川注册了果业公司,用我们自己的肥已经种出最甜的苹果,在澳大利亚,我们也购买了大片的土地打造农庄。”
    中化湖北分公司也不甘示弱,副总经理董高雷介绍:“中化农业事业部正在把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所需的农资打包销售,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农资服务。”

    产品+服务 业务员变身服务员

    曾经是“我产什么你就得买什么”的肥企,如今大多放下身段走到田间地头。
    来自华强化工的赵迎春经理说:“公司以尿素和复合肥为主,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尿素已无多少利润空间,要稳住市场,怎么办?我们的业务员全部转型为服务员。”
    三宁化工则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与进口肥PK的示范田建设活动:“农化服务人员在各省选择一种特色作物建设高产示范田,把服务和产品都送到农户的家门口,处处都是大丰收。”
    中化湖北则选择与大型合作社共同进行配方肥试验示范:“指导天门的华丰合作社的基地使用配方肥后,亩平减施5~10公斤肥料、减少15~20元的投入,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都有提高。”

    道阻且长,转型升级在路上

    这样的转型是否就能很快迎来化肥市场的春天? 业内人士并不乐观。
    接近财政部门的人士说,国家有关部门已来湖北调研,探索减少各类农副产品的储备;省物价局农业处副处长刘红艳介绍,国家正在取消对大宗农产品的保护价,对农资的价格政策在由定价→限价→市场调节价这样转变。这些政策会否影响农资尤其是本已过剩的化肥的市场行情,尚不得而知。
    陈勇提醒肥企:“目前仍有少数标称生产者为湖北企业的肥料有检验项目不合格,一旦商品质量抽检不合格而被行政处罚,相关信息将被依法录入湖北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这会影响企业的融资和征信。希望企业家们更加重视质量建设,让转型之路更顺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尿素 质量标准 产业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