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错季种姜卖得俏


“本地生姜6元/斤,每斤比上个月涨了两元多。”近日,重庆市南川区南城街道官地村建态蔬菜种植基地技术负责人杨帮贵告诉笔者,他和工人们正在挖姜,准备运到市场上销售。随着天气转冷,本地和外地生姜大幅减少,好在该基地的生姜错季上市,卖出了好价钱。

为什么本地、外地生姜几乎都“收头”,而建态基地却有姜卖?

    建态蔬菜基地以种蔬菜为主,从2014年开始种植生姜,最多时面积有七八亩。今年受天气影响和土地不能连作的限制,仅种了3亩多。前两年没有种植经验,六七亩生姜全部一次性下种,生姜集中收获、集中上市,出现“挖不赢”也“卖不赢”的现象。“今年我们吸取教训,哪怕3亩地也是分两批下种。”杨帮贵说,种生姜跟种蔬菜一样,要么上市赶早,要么上市赶晚。官地村海拔800多米,赶早不占优势,只有赶晚。

他说,在官地村,第一批下种的生姜普遍比鸣玉镇等平坝乡镇晚半个月,第二批生姜又比第一批下种晚10天,这样收获期相当于延长近1个月,正好避开本地和外地生姜集中上市期,价格和销量独占鳌头。

杨帮贵说,错季的另一好处是可以避开用工高峰。生姜从种到挖很费活,劳动力需求量大,集中收获就会增加用工成本。这两年生姜行情不好,必须掐准上市时间,瞅准上市“空档”,才不会出现烂市。

今年雨水偏多,本地外地生姜上市普遍推迟,基地的第一批生姜上市正好扎堆。“当时的批发价最高才卖2.6元/斤,均价2元/斤左右,比第二批每斤低了1元多。”他说,他们及时调整销售方案,第一批生姜卖得少,大部分与第二批生姜一起上市。

如果说错季种植是官地村生姜制胜的“第一法宝”,按照传统办法保存生姜则是“第二法宝”。杨帮贵说,自己种生姜已10多年,和当地村民总结出一套保存好办法,最久的可以一直贮藏到春节前,持续5个多月。

要想生姜保存得久,在种植时就必须保护姜苗,给足营养。“如果姜苗很快枯萎,生姜就很容易老去和坏掉,而长得好的姜苗可以延长到11月底挖姜,也不会坏。”

其次,采用传统窖藏法。进入12月份,天气变冷,生姜就会慢慢变老,这时需要把生姜从地里挖出来。

很多姜农在附近找一处岩洞挖土,铺上一层潮而不湿的细沙土或者河沙,将姜埋在细沙土里。然后再铺一层很厚的沙土,洞口用稻草等封住。

杨帮贵提醒,储藏姜的岩洞需在外面覆盖稻草等防冻,保持洞内外不被雨淋,也不能被阳光直晒,“有点像窖藏红苕”。平时还要注意测量温度和湿度,不能过高过低,温度保持在20℃以下,这样可以保存至少1个月不坏,正好在春节卖个好价钱。

今年,该基地预计可产生姜2.4万斤,实现收入7万余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姜 蔬菜 蔬菜基地 雨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