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菌肥,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乱”。名字乱、品种乱、证照乱,质量乱……记者在与很多业内人交流中发现,虽然大家都看好微生物肥料的功效和前景,但市场上的种种乱象也让众多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深感无奈和被动。很多经销商想代理却苦于找不到靠谱的好产品,很多菌肥企业想把菌肥产品做大做强,却找不到好的推广途径;很多化肥企业想借微生物技术对产品提质增效,却功破不了微生物添加技术瓶颈,摸不到菌肥产品登记注册的门道……
为了帮助行业打破这种困境,11月24日《农资导报》将在南京召开“2016中国微生物+健康农业发展大会”,大会将邀请微生物和菌肥领域最权威的实战专家,帮助农资人解开菌肥背后的所有奥秘。在会议筹备的过程中,我们与农资人深入沟通,倾听农资人的迫切需求:进而不断调整议题方向和报告内容。希望给大家呈现一次菌肥行业的成果盛宴,为大家搭建一个专业的菌肥交流平台。
今日,我们隆重公开“2016中国微生物+健康农业发展大会”的首批报告专家,针对微生物肥料的重重困惑,他们将一一解读……
1.肥料登记取消“三项规定”,菌肥登记会变快吗?
有企业近期向记者反映,企业在申请菌肥登记证中,最困难的就是样品送检。如果样品保存不当,或周期过长,很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进而拖延登记。记者发现,去年9月份,农业部曾经发布《关于肥料登记行政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核心内容是取消“三项规定”,其中一项就是取消提交肥料样品的规定,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肥料登记初审时不再抽取肥料样品。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一点,微生物肥料在操作细则上有什么变化,很多企业还不清楚。
记者还发现,最近微生物肥料技术标准也有调整动向。今年7月,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发布“关于征求《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NY 1109-2006标准修订意见的函”,明确提出要对现有的标准进行修订,不仅要对现有的菌种安全分级目录进行补充和调整,还要调整试验要求,菌种(株)要求等一系列技术标准。据了解,目前征求意见阶段已经结束。修订结果如何?何时发布和执行?都将牵动整个菌肥行业。
为此,本次大会将邀请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沈德龙莅临现场做题为《微生物肥料市场分析、登记管理政策及调整》报告,将为大家详细解读微生物肥料现行登记政策,以及未来调整方向。
沈德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暨微生物与菌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微生物与植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和参与微生物肥料行业管理工作。
2.微生物+大化肥的技术瓶颈如何突破?
面对化肥零增长的压力,很多化肥企业都把添加微生物菌作为产品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记者就经常接到企业的电话,抱怨目前很多微生物添加技术存在微生物菌活性不高、质量不稳定的瓶颈。在之前的报道中已经提到过,现在市面上复合微生物肥料很受欢迎,但质量参差不齐。有检测结果显示,一些产品有效活菌数甚至是零。南京农业大学黄为一教授二十年前就从事复合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研究,他告诉记者,化肥与生物有机肥的结合有诸多技术要点,对菌种休眠技术、有机质原料选择、工艺设备建设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此次大会特意邀请黄为一教授莅临现场做题为《化肥与生物有机肥结合的技术要点》报告,帮助企业掌握技术要点,突破复合微生物肥料生产的技术瓶颈。
黄为一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同时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是微生物发酵工程与酶工程,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制药与生化。负责主持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新型生物、有机、无机三元复合肥的研制与开发”;国家计委重大项目“无机、有机、生物大三元复合肥国家示范工程”和江苏省科技厅项目“生物钾肥的推广与应用”。
3.什么样的菌肥更适合中国市场?
在菌肥市场上,我们常常听到各种来自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菌种和技术。那么国际上到底哪些国家的菌种选育和培养技术更胜一筹,哪些微生物菌在种植领域的作用研究最成熟,应用前景最广阔?作为菌肥企业,我们更应该选择哪些菌种和技术?会上,我们将邀请我们邀请了两位国际专家,专题研讨国内外微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6-11-11/26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