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种业坚持服务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深入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和育种创新攻关,加快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强化种业市场监管和权益保护,支持种子企业创新发展,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深化种业科研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权益化改革试点通过依法赋权、公开转化、分类管理等措施,建立了科研瞄准市场、成果对接产业、科研人员服务企业的创新机制,激发了创新活力。试点单位新成果增长1倍多,依托平台交易、股权转化效益7700多万元。出台鼓励种业科研人员兼职挂职政策,推动了科技人才、成果向企业流动。在改革带动下,科企业合作更加紧密,创新积极性明显提高。今年申请新品种保护数量将超过2000件,较“十二五”年均增长30%。
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规划出台实施,将建立26.8万亩南繁保护区,今年中央财政下达1.9亿元资金;发展改革委批复中央预算投资3.7亿元,启动实施甘肃玉米制种基地项目建设。中央财政单列制种大县奖补资金,今年安排3亿元加大奖补力度;财政支持的杂交水稻、玉米和小麦繁制种保险试点达到160万亩,促进了制种基地向优势区集中,国家级玉米、水稻制种基地占全国70%和55%以上。
企业育种创新和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品种绿色通道顺利实施,今年企业自行试验品种达1300多个,10个玉米品种通过国审。组织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玉米和大豆品种联合攻关、示范筛选,涌现出一批适合机收、高产抗逆的苗头性品种。目前,全国种子企业4400多家,比2010年减少一半;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前50强市场集中度35%以上,18家企业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骨干企业科研投入占销售额比重达到5%,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企业年均新品种申请量同比“十一五”增长120%。
种业法制建设和市场监管取得新成效。新修订的《种子法》已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体现了市场化改革、简政放权、规范管理、严格监管、保护创新的新要求,将于2016年1月1日实施。通过持续开展种子打假护权、基地专项整治、区域性打假等行动,督办重点案件查处和结果公开,推行DNA身份标识、可追溯管理,遏制了侵权造假等违法行为多发势头,市场秩序继续好转,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9%,种业电商营销模式快速发展。
“十三五”期间,现代种业发展将紧紧围绕服务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国家粮食安全总要求,坚持以品种为主线,在深化改革中加快激发种业创新活力,增强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在品种创新中挖掘“绿色”发展潜力,加快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在统筹布局中协同推进优势基地体系化建设,保障供种安全;在开放发展中鼓励企业“走出去”,培育竞争新优势,提高种业国际竞争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2-21/7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