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企也要“远缘杂交”
——中种集团与巴基斯坦杂交小麦产业化合作记
( 2015年12月14日 05 版)绘图:吴狄
本报记者王澎
在育种上,杂种优势是杂交育种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父母距离越远的混血儿相对更漂亮更聪明。对种企也是一样,不同观念、文化、技术、资源的交锋与融合是种企乃至种子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011年,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成立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世界上第一个以杂交小麦为主营项目的公司成立了。时至今日,中种杂交小麦公司在大力推进国内杂交小麦产业化的同时,不忘打开国际视野,致力于推动杂交小麦走出国门。
走出国门的第一站——
在巴基斯坦开展全面试验
位于中亚的巴基斯坦与中国同是小麦种植大国,其国内小麦种植面积约有1.3亿亩。以每亩小麦种子成本50元估算,巴基斯坦小麦种子的潜在市场规模约为65亿元人民币。
去年5月底,在世界种子大会期间,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与巴基斯坦佳德农业研究与服务(私营)有限公司在京签订了中国巴基斯坦杂交小麦产业化合作协议,中国杂交小麦走向世界迈出了第一步。
签约1年多以来,中种杂交小麦公司在巴基斯坦开展了全面的试验测试工作,建立28个测试基地,每年可提供20份杂交组合进行试验测试,并筛选出适宜当地生产的组合。
据中种集团副总经理宋维波介绍,今年在巴基斯坦进行的二系杂交小麦合作试验示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增产幅度达到30%~50%,并在巴基斯坦开展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工作,得到了巴基斯坦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其中引入的部分优势组合已进入巴基斯坦的品种审(认)定程序。
“引进种质资源,创制适于巴基斯坦应用的新组合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宋维波告诉记者,以云南元谋基地为基础,建立了专门面向巴基斯坦的杂交小麦育种基地,目前已改良育成具有巴基斯坦等血缘的不育系材料2份,改良现有优异恢复系材料50份,创制出优异恢复系2份。
在中巴合作的带动作之下,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小麦作为最主要的口粮的特点,今年5月,中种杂交小麦公司与孟加拉金色谷仓王国(私营)有限公司签署材料移交协议,与孟加拉正是确定合作关系,目前参加测试的杂交小麦品种已经开始播种。
着眼种业的“未来”——
杂交小麦给中国种业一个机会
小麦作为世界三大主粮作物,全球种植面积第一,在世界粮食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我国小麦育种的方向来说,多年来地少人多的实际,令我国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综合抗逆性要求相对较高。“强调这两个要素主要是为了解决吃饱问题,而在欧洲和北美,更多的是追求小麦的品质。”宋维波说,“杂交小麦因在降低播量、节水抗旱等方面的明显特点,在中低产田尤其是盐碱地上表现出很大的优势,丰产性很好。”
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国的种业在哪些作物育种上可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是中种多年来一直探寻的问题。
在宋维波看来,杂交小麦蕴含的商业价值非常大。全球的科学家研究杂交小麦几十年,到目前还没有能做到大规模产业化,而我国的两系法杂交小麦技术在全球都是领先的,并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如果有朝一日杂交小麦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商业化,不仅是中国的市场,全球的市场都是潜力巨大的。”宋维波说,“从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市场潜力来判断,这是一个让中国种业在全球领先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做这个事情。”
尊重行业发展规律——
种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
“目前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已经有了,规模制种技术研发也有很大进展,但要满足产业化的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宋维波坦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2-14/7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