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烟台白羽肉鸡现象”观察


    在这个版图上,串联起数以万计的农场、养殖场。仙坛股份“公司+基地+农场”的肉鸡产业化运作模式,带领当地农户进行肉鸡养殖,构建起了与农户“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2014年,合同农场就达到了2000多个,场均纯收入15万元,年增加农民纯收入3亿多元。公司建立了“九统一”的生产管理服务体系,包括统一选址布局、统一规划建设标准、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供应雏鸡、统一供应药品、统一回收商品肉鸡、统一物流管理、统一防疫标准化养殖管理和统一全方位检测。其经验做法,被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典范,在全省、全市广泛推广。

    在这个版图上,肉鸡产业成为盘活地方经济的重要“棋子”。民和股份以肉鸡产业为基础,带动了粮食种植、饲料生产、兽药销售、运输等众多产业发展,年可提供社会就业岗位1万个,增加农民纯收入3亿元,累计社会效益10亿元。“仙坛模式”拉动了一方产业的发展壮大,牟平区2001年出栏商品肉鸡不到1500万只,依托“仙坛模式”的强力带动,2012年肉鸡出栏量达到近9000万只、产值22亿元,一跃成为烟台市肉鸡生产第一县,肉鸡产业也成为全区农村经济中仅次于果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14年,牟平区的肉鸡出栏量达到了1亿多只,产值25亿元。

    山东仙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寿纯告诉记者:“每年仙坛股份都要召开一次农场年会,从交通工具就能看出农民挣钱了:第一年大部分骑的都是自行车,到了第二年就换骑摩托车了,第三年就有开小面包的了,第四年就有开轿车的了。”

    现象之三:外向型导向,消费型导向,确立产业发展的高起点与标杆优势

    我国的白羽肉鸡养殖,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完全是个外来物种、新鲜事物。从北京、烟台等地燃起的“星星之火”,逐步形成“燎原全国”之势,并以高起点、高效率的优势,成长为农牧业领域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

    近20年来,我国鸡肉产量以每年平均5%~6%的速度持续增长,鸡肉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白羽鸡肉占比达13.11%,2014年全国人均消费9公斤。

    烟台市白羽肉鸡规模数量和科技含量处于全国龙头地位,效益质量处于全省前列,年出栏肉鸡达两三亿只,其中90%以上加工外销,源源不断输入大型肉食加工企业的仓库,落户中国的“洋快餐店”,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

    孙希民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老百姓没有现在的口福,很难吃上白羽肉鸡。刚开始养鸡时,祖代种鸡完全依赖进口,产品也主要用于出口。为了保证外贸出口,有关部门还盯得紧。”典型的“两头在外”,“全盘西化”的标准,加之外商经常“飞行药检”“搞突然袭击”,逼迫企业在养殖环境和产品质量上最早与国际接轨,确立产业发展的高起点。烟台肉鸡企业正是在这样的打磨中,确立了行业标杆优势。

    每一个产业尤其是畜牧业中各个板块,当越过最初的绝对短缺阶段、由生产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之后,出现周期性价格波动,遭遇“鸡周期”“猪周期”,几呈常态。主因在于“生产力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之间,出现短期错位或衔接失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之间存在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肉鸡 疫病 产业化 畜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