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绿富美”中幸福来


“绿富美”中幸福来

——绍兴市柯桥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纪实

( 2015年12月07日  04 版)

    本报记者朱海洋

    幸福是什么?对于生活在广袤农村的人民群众来说,答案大抵离不开环境优美、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等等。但对地方政府来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如何兼得,同时还要“记得住乡愁”?恐怕是件难事。

    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这种幸福被定义为“绿富美”,并以此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践目标和路径。就在上个月,浙江在该区举行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场会,向全省输出“柯桥经验”。

    绿在生态

    柯桥经济发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模式,解决了城镇化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最棘手的“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的问题。但具体“美丽乡村”怎么建,柯桥对此设有“六化一特”标准,即美化、洁化、序化、绿化、净化、细化、有特色。

    柯桥认为,“美丽乡村”建设绝非运动式的“穿衣戴帽”,若一味地搞大拆大建,既不切实际,又会引发诸多矛盾,需强调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对此,在推进过程中,柯桥将其细分成“九大专项行动”,包括拆违章、装路灯、改立面、治污水等,各项行动齐头并进,效果十分显著。

    “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诗句中写的便是漓渚镇棠棣村,但村口有个漂染厂,一直与美丽环境格格不入。今年年初,举各方之力,这家漂染厂终于被关停搬迁。如今在原址上,一座现代化的兰花培育大棚拔地而起,为“花木之乡”再添风景。

    通过环境美化,许多村庄原先四处可见的黑臭河、垃圾堆,得到了整治,日常保洁也有专人负责;同时,村道硬化、亮化、绿化,不少村还建起了公园和公厕,经过管线地埋,原先密布空中的“蜘蛛网”也不复存在。村民为此都一片叫好。

    绿在生态,柯桥更重视地方特色的保护。柯岩街道新未庄社区,地处城市近郊,虽是个拆迁安置小区,却别有风味,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鲁迅笔下虚构的“未庄”仿佛呼之欲出。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柯桥区级专项财政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都在亿元以上,今年更是高达3亿元,加上镇村配套投入,让资金保障更有力,农村环境得以大大改善。

    富在口袋

    柯桥是个有名的工业强区,乡村旅游曾一度处于放养状态。自“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开后,柯桥认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化环境固然重要,但想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必须以产业作依托,而释放“美丽经济”效能的途径便在于乡村旅游。

    此前,柯桥对乡村旅游投入相对较少,也缺乏统一指导和规划。对此,2012年柯桥编制了“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对“美丽乡村”空间布局予以明确,鼓励各地依托资源优势,推出古越文化之旅、绿色乡野之旅等7条精品线路。结合地域特色和产业布局,柯桥提出打造柯岩等4个精品区,以及若干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示范样板村,并安排专项资金落实相关建设项目。

    随着乡村游的火热,柯桥下辖的平水、稽东、王坛3个南部山区乡镇,成了市民假日休闲的“后花园”,人气渐旺。域内景点虽多,却呈零散状态,缺乏精品景点,农民直接受益难体现。对此,柯桥出台相关政策,在3年内投入9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三镇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业。

    在柯桥看来,如何让农民受益最为关键,农家乐和民宿的涌现,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地处湖塘街道的香林村,房前屋后都种有桂花,每到丹桂飘香时,便游人如织。这几年村里农家乐开了不少,但都只提供餐饮,且深受“假日经济”之扰。村党支部书记柯新尧告诉记者,随着周边几个大景点的建成开放,平日里游客也越来越多,这让农家乐经营户信心倍增,不少还准备装修成民宿。

    以前,南部山区的新农村,夜色下一幢幢新房全是漆黑。如今农家乐、民宿的兴起,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房屋,还解决了农产品的出路问题,也让农民在世代生存的土地上实现了二次就业,不少青年因此开始陆续回乡创业。对此,柯桥十分看好这一产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人居环境 专项资金 绿化 大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