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旅德美籍学者威廉·恩道尔继《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后又出了一本书,书名叫《粮食危机》。威廉·恩道尔认为,继石油和次贷危机后,全球下一场危机将是粮价引发的农产品危机。
粮食美元正取代石油美元
进入21世纪,石油美元的战略地位在国际社会的挑战下摇摇欲坠:欧元区国家抱团挑战美元,直接瓜分了美元市场份额;石油大国俄罗斯因石油美元收益增加,提升了国际话语权,强化了与美国的竞争;人民币国际化也在挑战美元霸权。审时度势,美国瞄准粮食这一国际大宗商品,希图复制石油美元的辉煌,实现美元复兴。
粮食美元的战略是基于美国的国情。美国中部拥有广阔的大平原,人口稀少,土壤肥沃,利于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同时美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是全世界最高的。这就构建了美国粮食在全球遥遥领先的竞争力,在关键农产品领域(如大豆、玉米、饲料、小麦和油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未来,粮食与水资源的全球贸易地位必将超过今天石油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今天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地位,很大程度是依靠欧佩克这些全球石油供应商。这种石油美元的捆绑,极大消耗了美国军费开支。如果粮食美元能控制全球大量市场贸易交易,那未来欧元、日元、黄金都将成为三流货币。
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主要货币,以美元结算国际粮食贸易是顺理成章的事。随着美国粮食出口顺差日益增加,美元现钞源源不断地回流美国,增加了美国的财富。粮食进口国必须储备大量的美元才能满足进口粮食的需求,而美元储备又是以购买美元债券的渠道实现的,粮食进口国想使本币与美元脱钩将是不可能的。当粮食美元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美元和粮食绑定,粮食替代石油,成为新的美元锚定物,像石油美元那样绑架全球经济。
首先,他们以科学的名义,开展转基因工程研究,获得大批专利,并控制某些重点粮食品种,如大豆、水稻等大规模农作物和鸡、奶牛等重要家禽产品。其次,他们寻找各种机会,如大面积的农业灾害、战争、债务危机,借助某些国际组织的庇护,以援助为名,强迫别国的农民采用由他们控制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子。
在国际粮食市场上,以丰益国际、嘉吉、邦基、ADM和路易达孚为代表的跨国资本,最擅长的手段就是利用资金的强大优势,并购对手,从而实现操控价格、垄断市场。更为严重的是,美国利用其先进的育种技术,大举渗透中国育种市场。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链,种业安全几乎等同于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内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仅为0.8%,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跨国种业公司早就以蔬菜和花卉种子为突破口进军中国种子市场。
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出于保护的考虑,中国粮价长期高于国际市场。近期,在进口粮食的冲击下,国内粮价下跌较为明显。《华夏时报》报道,南方水稻主产区农民最近频现卖粮难,由于国有粮库积压严重基本不收粮,市场主体收购谨慎。在安徽产粮大县和县,农民卖粮甚至要打八折。由于国际粮价大跌,国内进口粮激增,市场已现消化不畅,国库处于饱和状态。
中国粮食安全建立在现有进口关税基础上,一旦粮食关税下调或关税配额增加,粮食安全将面临潜在冲击的显现化。未来的中国粮食安全不仅取决于粮食生产数量,而且取决于粮食国际竞争力,因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在农产品关税逐步降低的大趋势下,粮食安全不可能长期依赖于高关税保护。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争夺耕地、水资源、人力资源等资源要素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粮食生产能力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
还有国内的土地超负荷运行。美国的耕地面积大于中国,但是中国粮食产量比美国多一倍。是因为中国农业技术比美国发达吗?不是,是因为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土地,采取休耕的办法,保持地力。而中国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只能让土地连轴转,用化肥撑着,导致土地地力退化严重。
201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印发的《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中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粮食流通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应急体系逐步建立,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逐步健全,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打下良好基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1-24/7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