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过度粮食进口冲击国家粮食安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此前提出了新形势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和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在此背景下,科学评估“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谷物及口粮安全形势,特别是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谷物消费需求和生产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一、我国口粮消费现状及其趋势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148.7公斤。其中,谷物138.9公斤,薯类2.3公斤,豆类7.5公斤。2013年全国人口136072万人计算,口粮消费总量应是20234万吨,其中,谷物18900万吨、薯类313万吨、豆类1021万吨。或者简单地说,2013年我国口粮消费总量大约在2亿吨的水平,其中谷物占93.4%。

  我国居民直接消费的谷物中,以小麦和稻谷为主。推测“十二五”期末我国居民口粮消费中来源于小麦和稻谷所占比重最高值大约90%。小麦和稻谷是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口粮消费的主要食源。

  从农村居民口粮消费量及其结构的变化态势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口粮消费量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态势,而其中小麦和稻谷在口粮消费量中所占比重呈现出上升的态势。199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口粮消费量超过260公斤,到2000年下降到大约250公斤,到了2010年后年度人均口粮消费量进一步下降到200公斤以下。

  虽然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口粮及其中的小麦和稻谷消费量呈现出下降态势,但是小麦和稻谷直接消费量在口粮消费中所占比重总体上呈现出上升态势。199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口粮消费中小麦和稻谷所占比重为82%,而到了2005年这一比重上升到87%,2011年和2012年这一比重进一步略有上升到88%以上。

  根据估算,“十三五”初期,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最高值估计大约1.9亿吨,其中小麦和稻谷作为口粮的直接消费量大约1.7亿吨。受到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和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到“十三五”末期,即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最高值估计将下降到1.8亿吨的水平,其中小麦和稻谷作为口粮的直接消费量需求大约1.6亿吨。

  利用国家统计局的资料,估计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从2016年到2020年,城镇居民口粮消费总量估计由9000多万吨增加到1亿吨,而农村居民口粮消费由大约由1亿吨下降到7000万吨的水平。

  值得说明的是,我国城乡人口结构、青壮年所占比重下降及其老年化社会对粮食消费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中,非粮消费对粮食消费的替代都对口粮消费产生影响。动物源类食物和油脂消费对口粮消费的替代、蔬菜水果消费对粮食消费的替代、在外用餐对家中消费的替代;加工食物对原粮直接消费的替代,等等,都可能使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减少。还有我国粮食浪费控制与粮食节约如果能够取得一定实效,也会使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减少。

  根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按照2020年全国人口14亿到15亿计算,口粮消费总量应在18900万吨与20250万吨的区间,或者简单地说,到2020年我国口粮消费在2亿吨左右的水平。

  二、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保障程度

  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10万吨,创历史新高。这已经是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2年超过6亿吨,意味着我国6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初步形成。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与国家加大农业投入和实施粮食价格政策以及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负面影响相对较轻等因素密切相关。

  “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可能还会进一步调整,科技进步还会带来粮食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增产仍然会有潜力。虽然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的潜力不大,但是农业科技进步、高产创建范围的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粮食单产水平是具有提高的潜力。

  假定我国耕地保护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巩固,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不会下降,考虑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变化和玉米等单产提高潜力,按照粮食单产水平年均增长1.5%到2%估算,到2020年,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每公顷大约6000公斤到6200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达到大约6.7亿吨到7亿吨水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小麦 稻谷 估计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