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昌江:教育移民让山里娃迈出脱贫第一步


昌江:教育移民让山里娃迈出脱贫第一步

( 2015年10月01日  04 版)

    本报记者操戈邓卫哲

    地处海南热带雨林腹地的王下乡今年喜事连连,23名学生考入大学,创下了历史之最,也让这个黎族贫困乡镇看到了希望。

    2006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山区贫困问题,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提出了教育移民的扶贫探索,9年多来,约800名山区寒门学子受益。

    昌江县教育局副局长林书辉介绍,教育移民工程的重点是迁移偏远、贫困、处于生态核心区的乡镇中小学生,异地安置就读,让更多农村贫困地区和山区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人才,为贫困地区经济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

    “如果没有教育移民,我恐怕连初中都读不完。”几天前刚到琼州学院报到的大一新生韩慧珍觉得,教育移民让自己迈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王下乡离昌江县城52公里,是海南最为偏远、贫困的乡镇之一,地处霸王岭腹地,四面环山、河流纵横、丛林莽莽,是昌江的生态屏障。该乡下辖4个村委会、13个自然村,每天只有一班公车通往县城,来回一趟需要一整天。

    多年来,当地人依然保留着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尽管海南各级政府对王下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仍提高较慢。

    2005年下半年,经过多次调研,昌江县提出“扶贫先扶智”的思路,决定在王下乡率先实施教育移民工程,即把全乡初中生迁至县城就读,以此拓展易地扶贫内涵。

    林书辉觉得,此举一方面逐步减少王下乡人口,为城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提高贫困地区居民文化水平,且通过教育提升环境保护意识,从思想上转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为将教育移民落到实处,昌江从实际出发,规划了“村镇——县城——职教”三段式教育移民扶贫工程。着重加强乡镇一级学校建设,完善学校寄宿条件,逐步把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学生和生态核心区学生移民到乡镇中心学校和县城学校寄宿读书。

    三段式教育移民的第一段就是将王下乡各村的小学合并一处。10年前曾在王下乡中心学校担任副校长的林书辉直言,王下乡各村委会原来都设有小学教学点,但多数学生家离教学点很远,需跋涉20多公里山路才能到达,因此很多学生不得不带足一周的口粮,在学校里生火做饭,晚上再铺一张草席入睡。2006年,王下乡5所小学被撤销,所有学生和老师统一编入该乡中心学校。

    第二段是将全乡初中生移入县城民族中学就读,前两个阶段为教育移民的核心部分。2006年,王下乡中心学校初中部被撤销,123名就读学生被安排进入教学质量更好的县民族中学上学。

    第三段则是主要针对中考落榜生。昌江从2007年开始,将落榜的王下乡考生全部安排进入职业高中进修,以期习得一门可以立足于社会的手艺。

    “三段式教育移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期间,一切学杂费用均由校方和教育局承担,每逢节假日,校方还会派车送每位学生回家。”林书辉认为,这是昌江教育扶贫的一次成功创新。目前,昌江教育移民范围已拓展至多个乡镇。

    “教育移民为山区学子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对接收学校提出了教学和管理挑战。”昌江县民族中学校长方世海介绍,从2006年9月至今,已经有大约800多名王下乡学生来到民族中学就读,他们初入县城时,学习基础、精神面貌、素质礼仪等方面较差,着实费了一番脑筋。

    为了让山区来的学生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方面,昌江县民族中学在班主任、科任老师的调配上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并安排各年级、各科组中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科任老师,要求他们因材施教,对教育移民学生制定目标要切合实际,布置作业难度要适中。

    另一方面,昌江县教育部门也和该校一起,对教育移民学生精神面貌进行改造。方世海称,教育移民学生多是黎族,为了让其增强文化素质,校方鼓励他们多与汉族学生接触。于是在排座位时,黎族与汉族学生同桌,山区学生多坐在教室前排的现象非常普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心 学杂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