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强”小麦是怎样炼成的?


  正是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因为卖粮收益低,他主张就地深加工,打造出一系列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把河南这个“粮仓”变成收益更高的“厨房”。

  发展

  “小麦企业”成为河南名片

  具体操作过程中,李克强要求拉长“小麦产业链”,发展食品工业去拉它。“当时设计了两条产业链,现在看来做得都非常好。”

  张大卫介绍,第一条是“莲花味精产业链”:在加工味精过程中,从小麦含有的蛋白质中提取谷朊粉,加入面粉之中,提高小麦面粉的蛋白质,生产面包、饼干。

  第二条是“天冠产业链”:用陈化粮小麦生产乙醇汽油;另外,提取蛋白质中的谷朊粉制造生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做饲料、大量出口,这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这样,小麦在加工过程中迅速增值,实现了价值翻番,为河南小麦找到了出路。”张大卫说,按照这样的思路,河南各地大做“小麦文章”,整个农业产业链条被拉长。

  在国家粮食局2004年获奖课题《河南小麦经济研究》一文中,大河报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到2003年,河南全省食品加工已发展到24个行业、23个门类,主要分布在粮食、商业、轻工等部门及个体私人经营,形成了初具规模、比较完整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白象”、“南街村”方便面,“三全”、“思念”水饺、汤圆等,成了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远销20多个省(区、市)。

  如今已成河南名片的“三全”、“思念”,都是在李克强“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思路之下培育而成的,并在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扶持下,蓬勃生长。

  强音

  食品工业不分高端和低端

  “三全”、“思念”这样的大企业,每家都吸纳数千名工人就业,但有人说:搞劳动密集型企业是不是太低端了?

  “克强同志说,食品工业不分高端和低端。”张大卫回忆,李克强甚至算了一笔账:我们现在一个农户每年投入到农业上的劳动时间顶多20天,大量的时间是闲着没事干,怎么办?要把农业劳动力解放出来、发展现代农业。但河南农业没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土地规模资源,怎么办?我们有的是劳动力,要把土地规模密集型的农业形态转变成人力资源密集型的食品加工业,把河南的劣势变成优势。

  有退休干部评价李克强的河南农业方略时说:他是经济学博士,他把经济学理论和河南实际结合起来,按科学规律来,踏踏实实地干,使河南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套“组合拳”,给农耕意识根深蒂固的河南带来一股“工业新风”,为农业第一大省的河南,种下了“工业种子”和“城市意识”。

  超前

  很早就提出了“订单农业”

  张大卫说,李克强主政河南时,一些想法被证明是超前的。例如他大力发展的订单农业。

  以前,农民种植小麦常遭遇乏人问津的局面。李克强发现这一问题后,提倡全省1027家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与450万种植农户直接签订优质小麦收购订单。

  “这样一来,做到产需直挂,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整体运作效率。”张大卫回忆,当时,新乡、安阳、濮阳、焦作等几个优质专用小麦主产区订单率均在80%以上。在优质小麦生产经营中,各地还形成了形式多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如郑州第二面粉厂与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龙头企业+科技+种植基地”的优质小麦经营模式,实现了企业、科研单位、农民“三个满意”,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优质小麦 品种 面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