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用诚信经营的半斗米,换健康发展的万年粮


用诚信经营的半斗米,换健康发展的万年粮

( 2015年09月22日  07 版)

    郭少雅

    “用诚信经营的半斗米,换来健康发展的万年粮”,源自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第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从来不缺少诚信经营的文化传统,食品领域尤其如此。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北京的“稻香村”,因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而源远流长。如今,年纪轻轻的“油条哥”成为新的诚信经营典范,他把炸油条用过的油倒在消费者看得见的废弃食用油桶里,“自己不想吃的东西,怎么好意思让别人吃。”

    舌尖安全近些年成为舆论场上的焦点,甚至成为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源于它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每一天。“毒生姜”、“甲醛白菜”等事件之所以对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于它虽然价值小、利润低,却可能出现在人们每天的餐桌上,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如何诚信经营?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胡颖廉说,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某种意义上也是“吃”出来的,食品是否安全,终究要落实到“产”和“管”等行为。归根到底,让老百姓踏踏实实的舌尖安全,首先得把安全生产出来,还得在规范的管理下生产。

    “产”出来的安全离不开规范标准的种植生产方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经营主体那里,规范的生产记录已经逐渐普及。在一次次的田间管理记录和购买农资的台账上,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病虫害,使用了怎样的化肥农药一目了然。而“施药间隔期”、“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等保障基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标准,在一次次简单繁琐的记录中,逐渐落地。很多农民坦言,“一开始觉得生产记录麻烦,画蛇添足。”后期,看着自己的产品可以打上“无公害蔬菜”的标签,始觉规范的种植模式给自己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上的提高,更是生产理念上的变革。

    有了诚信记录的“半斗米”,自然可以换来市场认可的“万年粮”。这样的“万年粮”,需要规范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帮助农民实现。2015年,农业部全面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要让全国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都有源可依,并不是一件易事,信息系统的建设存在资源分散、信息不健全等基础性问题。国家层面上,要依托农业领域各行业的信息化工程,以数据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为原则,进一步充实完善相关信用信息,实现信用记录电子化存储,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主体信用信息的透明度。而已经建立起区域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平台的地方,要采用信息共享,数据对接的方式,加快构建全国性的信息共享机制。

    当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真正的可追溯,“追”到的一定不完全是“好消息”。信息的健全,必然伴随着失信黑名单的披露、市场的禁入和退出、多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奖惩的内容。当诚信可以被公开和验证就成为了“信用”,而依法建立的褒扬守信、惩戒失信的奖惩机制,将成为捍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的“铁手腕”。

    构建食品安全的诚信体系,不能只是喊在口头上,更多的是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综合水平的提高。食品生产者思想上不愿违规操作,生产过程中不能违规操作,经营过程中不敢承担违规操作的后果,“舌尖安全”方有保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田间管理 白菜 生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