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探访甘黔两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典型贫困村——精准扶贫书写山乡巨变


探访甘黔两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典型贫困村——

精准扶贫书写山乡巨变

( 2015年09月16日  01 版)

    本报记者吴晓燕肖克鲁明刘久锋

    四年前,人均收入过万元对于北顺村农民王兴中而言,还是一个相对遥远的“梦想”。北顺村是地处六盘山片区——甘肃省武山县的一个典型贫困村,2011年他一家4口的收入只有4300元。三年来,在“双联”单位和干部的结对帮扶下,他利用小额贷款建了一个2.5亩的蔬菜大棚,承包了两口机井,还当起了村里的自来水管理员。到2014年,全家的年收入超过5.6万元,住房也从土坯房变成了砖混结构的新房。

    同样是这一年,在距北顺村千里之遥的乌蒙山片区——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贫困户朱学高的家庭境况也发生了巨变: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他扩大牛、猪、羊养殖规模,当年卖掉了两头牛犊、十几头猪和40多只羊,收入近4万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国家新十年的扶贫开发纲要中,甘肃和贵州都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六盘山区、乌蒙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攻坚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同为西部省份的甘肃和贵州,都将扶贫开发列为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下大气力实施扶贫攻坚战,这里有更多的贫困户、贫困村正发生着跟王兴中、朱学高一样翻天覆地的改变,北顺村和海雀村也都从默默无闻的小村一跃成为了当地推进扶贫攻坚的“明星村”。

    长期以来,在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由于区域边缘性特征明显,生态环境脆弱,社会形态特殊,公共服务欠缺等诸多因素制约,这些地方扶贫开发的难度一直较大。这里的山区贫困村是如何实施扶贫攻坚,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记者日前深入当地近距离进行了观察。

    摸清家底,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以前,海雀水土流失严重,不少山头都发生了石漠化现象;村子的条件差,村民大多住的是‘杈杈房’——容易被大风刮倒,有些人早上去地里干活,晚上回来就会发现自家的房子倒了,忽然就没有地方住了。”站在海拔2300米的山梁上,海雀村党委书记孙大全回忆说,30年前的海雀,生态环境差,土地零星破碎、贫瘠瘦薄,属贵州省一类贫困村。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海雀村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70%,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当初的33元增加到了5460元。虽然摆脱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极贫状况,但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并未彻底改变,到2014年,海雀村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贫困户有84户、279人。在新的时期,被誉为“中国反贫困典范”的海雀村又迈开了精准扶贫的新步伐。

    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为此,海雀对精准识别扶贫对象采取了“四看法”。“帮扶干部来到我家,首先看家里的房屋是什么结构,道路有没有硬化,二是看粮、问收入情况,三是看家里有几个壮劳力,再就是问媳妇的病情及看病的花销大不大。”海雀村村民王永刚说,帮扶干部挨家挨户地走访每一户村民,在每一家都问得特别仔细。       (下转第二版)

    “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对全村5个村民小组进行摸底排查。目前所有减贫对象都明确了帮扶责任人,毕节市扶贫办和赫章县委党校两个帮扶单位在派驻工作队的基础上整合本单位及相关部门的其他干部,组成了一支64人的帮扶工作队,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与减贫对象分别结成对子,帮扶单位与帮扶村结成对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想办法、出点子。”海雀村村委会主任詹以香说。

    记者从设在海雀村村委会的“精准扶贫办公室”了解到,通过“四看法”,海雀村为贫困户逐一建立了档案,其中详细记录了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劳动力状况、住房情况、种养情况、收入情况、致贫原因、发展意愿、帮扶措施、脱贫时限等信息等内容。这间办公室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张由毕节市扶贫办派驻海雀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制作的“手绘民情地图”,图上不仅依村子地形走势标出了84户贫困村民居住位置,还逐一标出了五保户、低保贫困户、低保户、一般贫困户等类别,看上去一目了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日光温室 农民人均纯收入 劳务输出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