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1/4


 

  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悄然推进的时候,“2015世界马铃薯大会”最近在北京延庆举行,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马铃薯专家相聚八达岭长城脚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目前的中国,马铃薯业将迎来一个迅速发展的新时期,马铃薯业将成为我国现代农业水平提升的见证。小小土豆,迎来了新的机遇。

  主粮化,要把更多马铃薯装进“粮袋子”

  切实感受到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力的,是大田。

  一望无际。蓝色的、白色的马铃薯花在风中摇曳。在黑龙江省克山县河南乡仁发村的马铃薯大田边,仁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习惯背着手,查看着庄稼长势。“大垄深耕,仁发的土豆单产高,长相好,能卖出好价钱。合作社跟龙头企业签有订单,销路不愁。”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去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5570千公顷,鲜薯产量9500多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1/4左右,已成为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马铃薯主粮化,是粮食结构调整的内生性要求。

  粮食供求紧平衡,迫切需要从粮食结构调整中找到新的支撑点。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连年丰收,但粮食总供求依然处于紧平衡状态。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将是刚性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5000万吨以上。向外看,去年我国粮食进口突破1亿吨(大豆约7000万吨,谷物约2000万吨),进口趋势仍呈增长态势。向内看,我国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受耕地面积、种植效益和增产潜力的影响,新的增产空间有限。

  加快马铃薯生产发展,可以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小麦、水稻相比,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我国从南到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种植,特别是南方地区开发冬闲田发展马铃薯空间大。目前我国马铃薯单产只有1吨多一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0%,不到发达国家水平的1/3,增产潜力较大。

  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能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广存表示,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干旱半干旱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试验表明,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华北地下水超采区,马铃薯亩产仍可达到1.8吨。

  马铃薯主食产品,将进入更多的居民家庭

  “一个萝卜两个蛋(指土豆),就是大伙儿的日子。” 对于蛰伏在贫困山区的云南省鲁甸县龙树乡的彝族村民尔甲来说,马铃薯是一天都离不开的主粮。这里,海拔2000多米,村民房前屋后都是大山包,马铃薯好种好长,村里人吃的,大头是马铃薯,中头是玉米,小头是稻米……

  云南省昭通市扶贫办主任刘强表示,在整个乌蒙山区,大部分村民的马铃薯都是自给自足。现在,搞马铃薯主粮化,满足城里人的需要,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马铃薯业将不再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代名词,马铃薯也不再仅仅是贫困人口的主食。”

  马铃薯主粮化,关键是主食化,增加消费量。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指出,马铃薯主食化是指将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在日常饮食里能够占有重要比重的主食产品,作为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主粮的重要补充。马铃薯是非常适宜主食化的粮食作物,它营养全面均衡,富含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钾盐和多酚类,营养价值高。

  主食化,有研发支撑。以马铃薯品种选育为例,中国农业科学院已经绘制完成马铃薯基因组精细图谱,为实现马铃薯分子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我国已建立国家级马铃薯种质资源库,保存近2000份种质资源,为选育主食加工专用品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主食化,有消费导向培育。今年6月1日,马铃薯全粉占比30%的第一代马铃薯馒头在北京成功上市,目前已在北京200多家超市销售,标志着马铃薯主食产品正式成为居民餐桌上的一员。目前我国又成功开发出第二代马铃薯主食产品,将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的马铃薯全粉占比,由40%、35%、15%,分别提升至70%、45%、55%,还研发出胡辣汤、油条等系列马铃薯主食新产品。

  李广存表示,为满足工业化生产、连锁餐饮及大型食堂、普通家庭等3个不同层面的需求,我国已开发出一体化仿生擀面机、一步成型米粉机等马铃薯主食加工专用设备,为马铃薯主食产品更多进入城乡居民家庭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品种 粮食 马铃薯全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