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主产区新麦市场收购“无量低价”使得“买方”市场氛围浓厚,有效供给较为充裕,国家临储小麦价高制约其有效供给量。随着流通市场新麦粮源数量逐步下降,供给量减少将影响其市场价格,需求消化新麦速度将直接影响其阶段性行情机会。
收购总量仍处近年高位
据统计,截至8月15日,河南、江苏等9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新产小麦5529万吨,收购量占产量44.73%。截至8月15日国内小麦主产区托市收购数量1787万吨,同比减少742万吨,降幅29.34%。
上年因麦价上涨导致托市收购时间相对较短,今年因麦价持续围绕托市价波动,导致托市收购周期明显拉长,托市收购数量逐步向上年靠拢。
从近几期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进度来看,7月5日-15日新增托市量303.8万吨,7月16日-25日新增 184.7万吨,7月26日-8月5日新增155.8万吨,8月6日-15日新增81.7万吨。
新增收购量呈现明显放缓态势,这对小麦上涨行情的启动带来明显抑制。主产区新麦收购进度虽同比偏慢,但自2006年以来收购进度仅次于上年。
稳中偏弱压缩贸易空间
自主产区新麦上市以来,阶段性行情机会消失,新麦市场行情整体呈现持续偏弱态势运行,用粮企业基本采取以产定购,库存保有量低于往年。粮库、粮食贸易商除了托市收购质量管控严格外,市场贸易采取以销定购,控制风险。
上年因托市力度阶段性增长迅猛,加之整体收购力度大,饲用小麦自7月下旬的规模使用,导致流通市场粮源偏紧,购销心理发生逆转,持粮主体销售力度减弱,用粮主体采购力度加大,麦价迎来阶段性行情。而今年上述因素的消失,使得麦价阶段性上涨机会将明显推迟。 截至8月底,江苏新沂地区中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为2360元/吨,环比持平,同比下跌60元/吨;安徽蚌埠地区中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2360元/吨,环比持平,同比下跌6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中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2400元/吨,环比下跌40元/吨,同比下跌20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中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2420元/吨,环比下跌20元/吨,同比下跌20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中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2420元/吨,环比下跌20元/吨,同比下跌120元/吨。
国家临储有效供给下降
由于新麦市场价格持续低于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国家临储小麦成交持续萎缩。虽然目前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较上年同期高1550万-1650万吨,但因价格制约,上年新麦收购价普遍高于临储小麦拍卖价,其有效供给明显不如上年同期。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6月初以来,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每周粮源投放量保持在120万吨水平。截至8月底,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共举办小麦拍卖13场,累计投放粮源1521.6981万吨,实际成交数量29.4075万吨,平均成交率1.93%,周度成交均价处于2469-2500元/吨。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每周粮源投放量保持在50万吨水平,累计投放粮源661.5149万吨,实际成交数量138.7627万吨,平均成交率20.98%,周度成交均价处于2293-2367元/吨。麦市阶段性上涨机会迟缓
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7月国内小麦粉产量为1213.9435万吨,相比之下,6月为1253.5194万吨。
目前距离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结束仅有1个月时间,在市场价低于托市价的格局下,后期随着托市收购执行期的结束,市场流通粮源供需格局将成为影响麦价走势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通市场粮源数量持续下降,以及采购需求回暖,将使规模化采购难度日趋增加。
由于新小麦较国家临储小麦具有价格优势,在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不明显下调的情况下,这意味着2014年国家临储小麦及新收购托市麦一段时间内难以流向市场,这将加快流通市场粮源的消耗。
一旦用粮主体新麦难以采购,为保持粮源加工供给,粮源供给渠道将重新逐步转向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市场价格或将与临储小麦采购成本接轨,国家临储小麦回暖或将成为流通市场匮乏难采的风向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9-06/70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