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下乡”“送医下乡”“科技下乡”“科技下乡”等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区如火如荼的开展,各类“送下乡”活动内容琳琅满目,“送下乡”后,结果如何呢?
“图书下乡”,某地区村民们对大多数书不感兴趣,没人借阅,村里只好把它们挪到仓库,积满灰尘。“科技下乡”,有村民们反映,培训课是上了,大家也来了,却一没听懂、二没学会、三没用上。
在建设社会主义村的道路上,笔者以为,把资源送下乡,不止是“送”,更需要地方政府有实效地将“送下乡”工作落实到实处。
首先,前期调研要充分。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传家宝。相关部门在开展“送下乡”活动时,不应把“送下乡”仅仅当作任务来完成,而应在做好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农村的实际需要,决定“送什么下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各地有关部门应当让政策的善意与百姓的期盼找到最佳对接点,否则就会费力不讨好,应以需求为导向,出实招、谋实效、办实事。
其次,中期开展要因人制宜。照理说,“科技下乡”“文化下乡”对村的经济、文明和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诚如村民反映的,培训课是上了,大家也来了,却既听懂、也没学会、更没用上。对于这些“送下乡”却没有实效的培训,还需相关部门反思送下乡该“如何送”。“送下乡”要送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接地气”的才行,下乡的效果好不好,村民心中自有杆秤,而决不是由下乡人次、培训人数、发放多少资料说了算,而要看到底“留”住了多少。
再者,后期服务要持久“保鲜”。“送医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文化下乡”,培训做了、资料发了,就收拾东西打道回府了。走之后,有病了怎么办?送过来的技术出现问题了怎么办?如此“过船效应”般的做法着实劳民伤财却又治标不治本,船一来,水面热闹一阵子;船一过,水面还是老样子。因此,“送下乡”是要送人以“渔”而非只是送“鱼”,实效性、持久性才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送下乡”工作要以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送下乡”工作取得实效。群众是最公正的裁判,要以实际行动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面子工程”、“数字游戏”不过是一时的昙花一现,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重要讲话精神,只有为老百姓谋实事,老百姓才能真正地得实惠、过上好日子,才能真正地让老百姓满意。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9-01/70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