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山市:新技术让废料变燃料
( 2015年08月19日 08 版)本报记者张仁军通讯员王忠
“村村水泥路,柴垛院里储;垃圾定点排,美景一处处。”这就是辽宁省调兵山市广大农村的真实写照。为根本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近年来,调兵山市通过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农村“五化”工程,彻底解决了农村垃圾随意排放,污水横流、畜粪四溢的问题。这里的农民说,“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却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了优良的环境卫生服务。”为何这里的环境堪比城市?每家每户门前的浅绿色的垃圾桶给出了答案。
“这是村里免费发放的,我们平时的生活垃圾,都装在这个垃圾桶里,每天村里都有专门的保洁人员来收集,我们村的老百姓都不乱扔垃圾了。”8月15日,记者在锁龙沟村采访时,正在往垃圾桶里到垃圾的村民刘士杰对记者说。
自2010年开始,锁龙沟村陆续购置了1000个垃圾桶,并组建了专门清洁队伍和车辆,村内垃圾实现日产日清。经过几年的努力,锁龙沟村建立了村内垃圾“户集村收”常态化机制,农村环境整治步入了正规化轨道。
柴垛堆放和管理曾是影响农村环境的一害,冬天,秸秆遍地,从街边连到了房门;夏天,秸秆腐烂霉变,成为一堆没用又难清理的垃圾。去年以来,调兵山市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农民采用沼气、液化气、秸秆块等新型燃料,另一方面用循环经济和市场化理念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
据统计,去年该市15万亩大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了70%。秸秆一部分用于百姓取暖、烧柴做饭,一部分用于牛羊饲料,其余大部分被送到发电厂用于发电。而剩下的秸秆碎末,则作为有机质还田,提升土地有机质含量。用晓明镇万家房村村民的话说,秸秆综合利用不仅解决了秸秆的去处、增加了农田的肥力,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出了一份力。
过去,晓明镇前腰堡村里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村民苦不堪言。61岁的党支部书记何凤颖说:“解决村里脏乱差,就是一手抓民生多修路修好路,一手抓垃圾管理,让村民树立环境卫生大家管意识。”该村把卫生管理责任制写进《村民公约》,猪圈、厕所及“三堆”全部进院,垃圾日产日清。刘玉付、张学金等8名老党员还成立了义务服务队,每天巡视环境卫生,对门前脏乱差的农户下发整改通知,每月对门前卫生管理好的农户在村委会光荣榜表扬。现在,爱护环境成为了这个村男女老少的自觉行动,生怕街道整改通知“丢脸”。
为加快改善农民如厕条件,今年,调兵山市提出“美丽乡村”和“宜居乡村”建设提档升级,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规划农村改厕1000座。到目前为止,已完成500座,预计10月底前1000座农村改厕全部完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8-19/6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