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电商”搅动鲁西南小镇


“电商”搅动鲁西南小镇

——来自山东省菏泽市大集镇的调查

( 2015年08月14日  03 版)

    绘图刘念

    本报记者施维

    这大概是中国广告牌最密集的乡村了。

    不到100米的街道上,竖立着20多个广告牌,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门口或者墙上,都有巨大的招牌。地上立着灯箱、天上拉着横幅、墙上写着标语,到处是触目可及的“互联网+”——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宝……

    这是一个被互联网搅动的鲁西南普通乡镇——山东省菏泽市大集镇,没有区位优势,不临国道、省道,只有一条县级公路,也没有资源优势,但是,互联网的大潮之下,不过三四年时间,这里却发展成为拥有6个“淘宝村”、主营演出服饰生产加工的大众创业基地。

    互联网到底给这个乡镇带来了什么?农民们搞电商真的赚钱吗?农村电商创业瓶颈如何突破?近日,记者来到这个鲁西南小镇。

    全村300户家庭280家开淘宝店

    “这不会是传销吧?”2009年,刚听说“淘宝”这种电子商务模式时,这是任庆生的第一反应。现在,他已经成为丁楼村最早的电子商务发起者。

    大集镇淘宝来源于摄影服饰、布景加工。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但整体特点是零散加工、家庭作坊,销售方式主要是在城市设点,肩挑人扛,上门推销,依靠个人“跑单帮”,发展非常缓慢。影楼服饰的不景气让村民纷纷自谋出路。

    “1998年,我在淄博打工,一天只能挣11块钱。”任庆生回忆。

    直到2009年,他在一个在外地工作的亲戚的帮助下接触到互联网,并在淘宝上下了第一单。“我以为是传销,一直很抵触,直到我发现银行卡里多了2000块钱,思想才有所改变。”

    随后,任庆生便逐渐把精力转移到互联网上,开网店、下单、送货,开办服装厂。2013年5月,他成立了曹县庆生服饰有限公司。2014年,他的销售收入近千万元。

    眼看任庆生日子越来越好,村民纷纷效仿。截至目前,全村300户家庭有280家开有淘宝店,全村年销售收入超100万元的服饰加工户达30多家,其中7家服饰加工企业销售额超过500万元。作为全村电子商务的带头人,任庆生2014年两委换届选举时,当选为丁楼村的支部书记。

    类似的村庄,在大集镇已经发展到6个,成为名副其实的“淘宝镇”。目前,全镇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2013年以前,大集镇各项经济收入在曹县始终徘徊在20名左右。2013年,借助淘宝村的发展,大集镇在全县27个乡镇、办事处上升到第15位,总量是14.8亿元,其中淘宝销售额超过3亿元,上交税金300万元,占全镇工商税收的30%以上。2014年,经济总量是17.6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近20%,在全县排第11位,其中淘宝销售额接近6亿元,增量几乎都是来自淘宝村的产值。

    线下小众商品线上蓝海市场

    每年的“六一”前夕,是这里生意最火爆的时候,这和当地主打儿童演出服有关。任庆生告诉记者,一个“六一”档期,公司的销售额达到200多万元,平均利润在15%~20%。

    据了解,“六一”过后,仅丁楼村新购轿车就达50多辆。

    大集镇负责农村电商工作的负责人介绍,大集镇农民发展电商创业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任庆生这样“线上网店+线下服装制作”,产业链条更长,利润也更高;还有一种是“鼠标+电脑”的单纯线上网店模式,从别家网店拿货,利润相对要低,但是创业门槛低,资金投入少,适合初创业者。这两种模式发展得都很好。

    阿里研究院研究员陈亮分析认为,大集镇卖家的存活率、盈利率非常高。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演出服饰在线下属于小众商品,实体店铺经营难度大,但是通过互联网则找到大市场,是非热门领域的“蓝海”市场;第二,当地村民的经营形式很灵活,市场意识很强,采取先有订单后有生产,轻库存模式;第三,当地已经形成低成本集群优势。

    从2013年7月份以来,有12家布匹批发商落户大集镇,原来这些都要从浙江柯桥进货。比如松紧带的加工,以普通的松紧带为例,原来到义乌拿货是9块钱一斤,运费合下来是5毛钱一斤,运到家里成本就是9.5元一斤;现在本地生产,直接打电话送到家是8元一斤,一吨就会节省3000元钱。目前,整个镇淘宝演出服饰产业链条在逐步延伸,从生产所需的布匹、服饰辅料、到打版、裁剪、缝纫、熨烫,到包装,形成了完整的流水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存活率 外出务工 办公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