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推进“互联网+农业”政府在做什么


    同时,青岛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交互性及庞大数据的分析处理优势,在为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上进行了探索。在农业科技110服务平台上开发了“农户空间”应用,根据农户生产档案,提供全方位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方案,通过电脑、手机短信等实现“精准到户”。

    记者通过青岛农业信息平台的管理端口,随机进入了即墨市凤凰埠村孙广高的“农户空间”。他登记的土地是7亩,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和黄瓜。在空间首页“我的定制”下的农业技术、病虫害防治服务栏目里,系统筛选推送的信息主要与这三种作物相关;在“我家摊位”栏目,他还发布过“求购小麦播种机”信息。

    这些服务系统使用起来是否简单易行?记者在农作物病虫害智能诊断系统中进行了体验:系统引导选定作物种类,然后选择病害部位、对照病症特性,系统会自动检索出可能的病害,提供典型照片供比对,经确认后给出诊断结果、防治方法等。

    “农民不需要打字,通过鼠标或手机触屏点选,再结合专家连线,就可以使用。”王涛说,要尽可能方便农民多用、多咨询,把农民在生产中发现的问题与专家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共同完善这个系统。

    目前,青岛已有15万个农户开通了“农户空间”,除了在电脑上可以享受定制服务,12316手机短信也能根据农民种养情况推送信息,共涉及粮食、蔬菜、果蔬、畜禽、农机等13个项目。有数据显示,按照信息类别划分的复合短信定制户数达到12万人。

    释放市场活力

    支持新型农业主体互联网创业

    眼下,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参与“互联网+农业”热情很高。地方政府能做什么?青岛的答案很简单:针对农业新型主体的需求,加强互联网应用培训,支持互联网创业。

    位于莱西市的青岛杰丰农业科技发展公司,2013年在6个温室中安装了农业物联网设备。公司总经理张庄涛说,要把物联网真正用起来,温室硬件得改善,管理人员素质得提升,然而既懂互联网又懂农业生产管理的人才太缺了。

    人才也是农业电商发展的“软肋”。据青岛市农委对30家农产品电商企业的调研,网店美工、信息采集等人才很难招聘,有经验的人才年薪超过10万元,对中小型电商企业来说压力太大,并且人员流动很频繁。

    青岛围绕解决这些问题,探索了两个培训途径:

    其一,利用政府培训资源。青岛新型农民培训体系较完善,拥有106所标准化社区学校、117个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建立了近500人的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今年上半年,先后举办了两期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训300余人次;还组织80名新型农民参加了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班。

    其二,借力社会培训资源。利用大电商企业“渠道下沉”、建设电商“孵化中心”的机遇,开展农民互联网创业培训。7月16日,位于黄岛区的“青岛农村淘宝西海岸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营,这是阿里巴巴“千县万村农村淘宝计划”的胶东地区第一站。

    “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为黄岛农业新型主体开展互联网应用和创业培训。”黄岛区农发局副局长谢石林介绍,该区给予“孵化中心”3年办公场所支持,其中辟出1000平米作培训场所;设立了300万元的区镇村电商运营基金,用于农村电商合伙人培训、奖励及项目孵化推广。

    电商“孵化中心”不仅为农民互联网创业提供了条件,也带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即墨市规划建设了农产品电商发展聚集区,支持“即墨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网”及农、林、水、畜等部门入驻,为新型主体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莱西市引导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同步建设,支持企业发展“城—镇—村”物流业务。

    青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不仅吸引了企业掘金,也鼓励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农业。

    在莱西市“鲜多多”农场,去年从南京农大毕业的秦衍雷,已经能熟练运用农业物联网管理3栋温室。“经常有北京的专家,来指导我们的物联网,也常有外地的企业来参观,对我很有帮助。”秦衍雷说。

    在即墨华盛绿能科技公司,就职于青岛某高校的青年教师王海玉兼任着公司直供部经理,他正带领一个年轻团队发展农产品电商业务,他感觉“如鱼得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信息服务 温室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