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 档次质量有待提高 核心技术亟须突破
农膜专委会秘书长刘敏告诉记者,农膜行业“十二五”期间虽然取得重大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
比如,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农膜产品高档、中档与低档产品的比例,一般为20%:50%:30%,其中高中档产品占到70%,而我国高中档产品仅占50%左右,而低档产品供过于求,同质化程度严重;占86%的中小微企业的生产工艺、装备水平、生产经营状况还比较落后,亟须加大改造力度;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偏低,有的骨干企业利润率甚至达不到1%,资金短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农膜市场仍然存在无序竞争,一些企业以次充好、以低价冲击市场,既损害农民利益,又干扰了市场的正常秩序。总之,目前农膜行业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农业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创新、提升质量、加速改造,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刘敏表示,当前农膜行业发展中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是:高透明与长寿命多功能棚膜产业化;长效光生态、光转换农膜生产技术;生物基塑料加工及装备技术;废旧地膜回收与高值化利用;长效流滴消雾功能棚膜及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涂液推广;农用功能性覆盖材料的功效延长技术与应用;农膜增薄涂层涂布装置技术研究等。这些是农膜专委会结合行业发展实际,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来的,代表农膜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企业要紧紧围绕这些关键技术及核心技术进行研究,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方向: 以创新实现产品功能化 推进降解农膜开发应用
“十三五”期间,我国农膜行业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农膜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草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一是规模以上农膜企业农膜产量年增长率维持在8%~10%的区间,通过提质增效,逐步提高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率;二是高、中、低端产品产量比例由目前的5%:45%:50%,达到10%:50%:40%;三是年产农膜万吨以上的企业由目前的42家增加到50家;四是通过开发新产品和设备改造,使吨产品能耗每年降低2%,5年共节能降耗10%,为我国由农膜大国向农膜强国的转变奠定扎实基础。
《草案》提出的农膜行业重点任务有:以创新驱动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培养一批能够引领产业变革的创新型骨干企业;继续组织企业参与农膜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制订,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应用试验;降解地膜是今后农膜应用的方向,对治理白色污染、解决地膜残留、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农膜专委会将进一步支持降解地膜的研制开发推广应用。
在农膜产品发展方向上,《草案》指出:我国农膜产品的发展方向是功能化。具体而言,棚膜向长寿、流滴、消雾等功能发展,普及推广功能与寿命同步的涂覆型流滴、保温棚膜,研究完善和推广转紫外光、绿光为红光、蓝紫光等高效光生态膜;地膜向保护环境和清洁生产方向努力,加大功能性地膜的开发和新材料开发应用,发展普及长寿流滴除草增温防虫等功能性地膜,加快新型耐老化地膜的研制与应用;特别关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农田实验和示范进度,向无残留降解地膜方向发展。
针对《草案》提出的“特别关注生物降解地膜、向无残留降解地膜方向发展”的努力目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会长张真和做出了这样的解读:我国地膜覆盖栽培的引进推广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仍有50%以上的推广应用潜力有待挖掘,因此要大力推进地膜残留污染治理。
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废旧地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高强度、耐老化、易回收地膜。一是尽快完成地膜国标的修订、发布;二是加强监管,严把出厂关;三是强化市场监管,严惩不法经销商;四是加快研制经济实用的废旧地膜回收机械,提高回收效率;五是设立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研发;六是合理布局构建废旧收购网点,健全废旧地膜的回收—交售—转运—资源化利用产业链;七是深入研发适期早揭膜农艺及其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八是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定,对常规PE地膜实行强制回收,资源化利用,不得擅自处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7-03/68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