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在历经多年的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后,我国农用塑料制品产业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农膜生产量世界第一;农膜覆盖面积世界第一,其中地膜覆盖面积3.8亿亩,是世界其他所有国家覆盖面积总和的1.6倍。我国农塑制品工业只用了27年时间,就走完了由仿制到自主开发的全过程,把一个只能生产由树脂做成空白棚膜和空白地膜的国家,变成了拥有10多个树脂品种、40多个商品名称的农用塑料薄膜和制品大国。
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也令人自豪,不过冷静下来细细一想,现在还真不到庆功的时候。就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农用薄膜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中塑协常务副理事长曹俭就指出:我国农膜产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农膜产量的60.5%,堪称农膜大国,但仅此而已。我国并不是农膜品牌大国,更不是农膜强国。农膜行业要由大变强,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成绩: 产量稳居世界首位 行业技术进步明显
农膜专委会主任曹志强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2014年是我国农膜行业发展较快的一年,全国农膜总产量达到260万吨。其中棚膜118万吨,覆盖面积约6160万亩;地膜142万吨,覆盖面积约3.8亿亩,无论产量还是覆盖面积均居世界首位。农膜的应用,为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强农业抗灾能力、促进种植结构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农业现代化和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据了解,当前我国农膜行业发展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产量恢复高速增长态势。2012年之前,我国农膜产量连续3年以超过10%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2年农膜产量增长率降至7.74%;2013年是走出低谷的一年,增长率回升至13.6%;进入2014年,农膜行业保持旺盛活力,增长率达到15.7%,恢复高速增长态势,且延续至2015年;今年一季度,农膜产量同比增长接近20%。
二是中部农膜企业崛起,增长迅速。目前,河南农膜产量接近甚至可能超过山东,对于均衡我国农膜产业格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是中西部主要省份农膜产量首次高于东部沿海省份,我国农膜产量的重心开始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当然,农膜行业产销量的快速增长,与外部环境条件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是国内外大环境为农膜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其次是多年的实践使农民认识到增产增收、发家致富离不开农膜。有一条顺口溜说得好:种上一个棚,当年就脱贫;卖完两棚瓜,小车开回家;户均三棚菜,小楼都能盖。这表达了农民对农膜的认可和增产增收后的成就感,是农膜产业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再次是相对于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程度要低得多。由于基础面较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普及程度不是特别高,在初始阶段增长速度相对较高,带动了农膜行业的快速发展。
中塑协副秘书长田岩介绍说,近年我国农膜产业呈现旺盛发展趋势。预计2015年将突破280万吨。
田岩表示,这些年,我国农膜行业取得了不少成绩。
一是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品种数量翻番。“十一五”末,农膜高档、中档和低档产品比例为2%:38%:60%;“十二五”末这一比例将达到5%:45%:50%,高档与中档产品都提高了份额,低档产品所占份额减少了10%。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的同时,农膜品种由“十一五”末的20种,至“十二五”末达到40多种,翻了一番。
二是产业集中度提高,过剩产能有所降低。2010年,行业内年产万吨以上骨干企业只有30家,年产3000~1万吨的企业只有50家;而目前这两类企业的数量分别达到42家和不足百家,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三是行业吨产品能耗下降了15%以上。“十一五”期间,农膜中高档产品份额由原来的40%提高到50%,新增加的10%的产品由原来使用寿命不足1年提高到了2~3年,甚至更长。这意味着,在同样的能耗下,相当于多生产了约15%以上的产品,使整个行业吨产品能耗下降了15%以上。
四是科技成果丰硕,高端产品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2014年,农膜行业获得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和轻工业联合会奖励的各类项目共22个,这些项目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此外,我国在涂覆液、涂覆装置、涂覆膜工业化生产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流滴性能快速检测法、薄型耐候功能膜以及转光膜的研制与产业化均居国际前列。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7-03/68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