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也出现了新特征、新趋势,形成农业新常态。这对农业发展理念、政策、工作方法都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农业新常态的特征和规律,以“三个调适”积极应对农业新常态。
把握农业新常态的特征和规律
农业供给模式,从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国内资源向依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转变。在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的进口、适度加快农业走出去的步伐,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农产品供给基本模式。
农业需求结构,从偏好低附加值、重视数量温饱向偏好高附加值、重视质量安全转变。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换代趋势有加速迹象,个性化、多样化的农产品消费成为主流。
农业经营方式,从分散经营、产业链条短向适度规模经营、全产业链转变。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农业不再是过去的纯粹农业生产环节,还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密切配合的环节,农产品流通还与“互联网+”有机融合,发展潜力无限。
农业资源功能,从农产品供给功能向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复合功能转变。
农业调控行为,由单一依靠政府支持向更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转变。
调适农业发展理念,应对新常态
应对农业新常态,观念理念须先行。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与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更加重视营养和质量安全。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农业亟需转型的客观事实,摆脱焦虑心理,通过调适农业发展理念,以“四个坚持”的理念应对农业新常态。
坚持用现代发展的理念引领农业。要本着比较优势、统筹规划、规模经营、突出特色的理念,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走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连结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坚持用现代工业的思路建设农业。要从根本上解决分散化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必须借鉴现代工业理念,推进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变农业发展依靠“能人”为既靠“能人”又靠“法人”。坚持用现代经营的方式推进农业。要变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专业合作、抱团发展,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设施及信息体系建设,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益,变依靠产业“单乳头”哺育为依靠产业、商业“双乳头”哺育农业发展。坚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尽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2014年达到56%,但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比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新常态下的农业增长潜力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农业科技。
调适农业支持政策,应对新常态
应对农业新常态,支持政策须转型。农业是典型的弱质产业,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农业农村发展至关重要。但在新常态阶段,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过去不太突出的农业经济结构、矛盾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农产品供需不均衡、农业经营方式落后、农业生态保护等问题更加突出,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前常用的农业支持手段可能不再完全适用,需要研究提出适应农业新常态的政策措施,在个体、组织、环境等三个层面强化政策创新。
在个体层面,通过完善“知识性赋权机制”,提升农民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新常态下的农业发展,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要通过教育、培训、科技推广等手段,逐步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培育真正留得住、有前途的农业主体。在组织层面,通过完善“关系性赋权机制”,协调好农民与农产品市场供需双方的利益关系。要让农民广泛与合作社、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且保障农民权益。在环境层面,通过完善“体制性赋权机制”,将政府宏观支持政策体系转变为可操作实践。
调适农业工作方法,应对新常态
应对农业新常态,工作方法须创新。针对农业新常态呈现出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特点,如果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来分析农业新常态中的问题障碍,不少经济现象就难以解释清楚,必须创新完善农业工作的思路和方式,用新视角去分析和把脉农业农村经济,用“四要”的新思路去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6-08/68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