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农村出现了一个普遍现象,那些年轻力壮的人都外出闯荡了,留下“老弱病残”留守村庄。然而近年在一些地方,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比如温州农村,现在越来越多“少小离家”在外创业有成的企业家开始归“巢”,担任村书记、村主任。
他们为何返乡任村官?这些“能人”村官对于农村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又有哪些作用?请看《经济日报》记者来自温州乐清市一线的调研——
谁愿回来当村“官”?
4月13日,记者到温州乐清市北塘村采访时,几个村委在开会。根据今年规划,村里要建现代都市农业观光园。他们正合计着,结合本村实际,拿出土地改革方案。
2008年北塘村推举在山西成功创业的苏德生为村主任,如今他已连任三届,书记、村主任“一肩挑”。而村两委班子,12人中有7人是“企业家”。
苏德生告诉记者,他当村官主要是骨子里的“乡情”。尽管十几岁就离开家乡,闯荡商海。20多年来,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除了每年春节、清明和端午等重要节日,他已经很少返乡了。2003年老父亲病逝,他在村里住了半年,这一次给他的“震动”很大。“当时,村里很多小电镀厂,违章棚子随处搭建,污水直排入河,空气污染十分严重。”他感慨,自己赚了那么多钱,家乡还是一副穷模样。他决定,先拿出一笔钱来治水修路改善环境。“我的‘根’在北塘,将来还是要‘落叶归根’的。”
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乐清市就有大量在外创业“能人”回乡担任村干部。截至去年,全市911个村7855名村两委班子中,4304名有外出务工经商经历,占总数的54.79%。而在该市芙蓉镇,“能人”村官已经形成一个群体。全镇59个村,“能人”当书记和主任的就超过50个村。
雁荡镇小岙村的陈全妙是2013年被“叫回家”来当书记的。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件事:村级组织换届前夕,乐清市组织部门到各村巡查。一行人刚进小岙村,就被村民团团围住,大家七嘴八舌揭村两委的“短”,说村干部不团结,开会就吵架,周边村发展突飞猛进,他们村10年“动也不动”。
陈全妙说,“责任比生命重要,信念比金钱重要”。他在上海接工程,每年稳赚几十万元,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但是,“眼睁睁看着自家的村庄变成落后村我能‘见死不救’吗?”现在,陈全妙每天马不停蹄跑市里、镇里,为村里的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虽然辛苦,心里很踏实。”他说。
有人分析“能人”之所以愿意回乡当村官,大致有三种情况:因为家乡情结,感到自己有责任,要把村庄建设好;为了实现个人抱负,要借个平台施展才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年龄大了想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记者在采访中多次问“能人”为什么愿意当村官?他们说当村干部是“争气不争财”,没有报酬反而倒贴,近乎义务还要受气。但是有人坦白:当村干部可以带来面子和荣誉,获得村民的尊敬和后人的好评。一个“能人”村主任对记者说,他之所以愿意放弃每年数十万元的企业收入,不是因为这个村“官”有多大,而是图个心安。他说经济上获得成功后,就希望为村里的父老乡亲做一点好事,获得村民的认同和好感,当村干部为村民办实事是他获得声望的重要途径。
村“官”们都做些啥?
汽车在乐清芙蓉镇西塍村一个仿古建筑前停下来,记者还不相信这个像博物馆一样的地方就是村委会的办公楼。
村支书余晨曦介绍他2004年上任后,村庄突飞猛进的变化:眼前的新大楼是村两委2005年的“杰作”。大楼前占地30亩的公园以前曾是最脏的垃圾场;2006年村里又修了500米的堤塘,之后每年台风季来临村民都安然无恙;此外,村里建造了贯穿全村东西南北的二纵二横大马路,每条都有8米宽。现在,全村都是新房子,贫困户也有一半人住上了安置房。
余晨曦说,村官虽然是基层“小官”,可是责任、义务和任务一点也不少。从大了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必须按时完成和办理上级下达的诸如计划生育、植树造林、农田水利、秸秆禁烧及迎接检查等工作任务;从小处讲,也要处理为群众开证明信、盖章和调解民间纠纷等鸡毛蒜皮的事。“村里的事情做不完的”,当了10年村支书的余晨曦体会很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5-08/67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