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基层干部怎样看城镇化建设


  三是基层城镇化建设纳入市县统一规划,提供符合城镇化建设需求的土地政策。政府在城镇化发展中的职能,就是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城镇化发展规划,规划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建立城镇面积扩大与居民增加成比例的平衡机制。调查显示,74.7%的乡镇党委书记迫切需要提供“符合城镇化建设需求的规划和土地政策”支持,尤其是乡镇党委书记需求更强烈。为此,应科学制定并执行城镇发展规划,提升城镇的总体布局的科学性。一是所有城镇总体规划纳入市统一规划,规划执行方案费用由市(县)财政支持,同时应注重土地利用规划与乡镇规划的科学衔接。二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土地要素的生产力。三是相对独立自主的乡镇政策支持,土地、规划手续办理能放权到乡镇人民政府或国土所、规划建筑站,有效破解高度集中的权力与基层权责关系不相适应的时弊。四是完善农民聚居区拆迁建设引导、补偿办法;授权乡镇违建执法权或县级层面加大对乡镇执法的支持力度,以及拆迁过程中的司法保障支持。

  四是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是城镇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支撑。调查显示,74.5%的乡镇党委书记需要提供“城镇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和途径一是结合各地城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促进城镇特色产业集聚,建立主导产业;进一步搞好镇域产业规划,突出抓好服务业园区、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各城镇之间应本着集群发展的原则,细分市场、突出特色,在规模化农产品和专业细分的工业产品上形成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做到特色化、规模化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资源开发、传统手工艺等镇域工业,加快商业、饮食、服务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鼓励扩大发展现代农业,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划、税收和资金方面提供支持。三是鼓励“新市民”创业,对“新市民”创业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支持,完善“新市民”免费职业介绍和免费创业培训。

  五是重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安全预警体系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是城乡之间差异的重要体现。调查显示,大部分的乡镇党委书记认为城镇基础设施需上级配套。应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大投资为核心增强小城镇的承载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以及交通、通信、供电、供热、供气、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建立雨洪、台风、地震等城镇安全预警体系,全面提升城镇生产生活功能。

  六是加快基层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由于户籍制度的阻碍,进入城市生活的农民工不能享受同市民一样的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社会资源,形成了制度上的不平等。但是,调查显示,仅有17.7%的乡镇党委书记认为应该尽快改革户籍政策,没有深刻认识到户籍制度改革对于城镇化建设的羁绊。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键在于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相关改革到位。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覆盖城镇常住人口。为此,应加强基层教育培训提高人力资本,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城镇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破解农民工市民化的内生约束;建立健全职业培训体系,加强政府、培训机构、企业三方合作,形成“政、教、产”积极参与的合作关系;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效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通过政府“点火”,市场“添柴”,实现以“人的城镇化”为根本推动城镇化建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 相结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