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粮食安全及供需状况分析 供需基本平衡


报告一

  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特征是:脆弱平衡、强制平衡、紧张平衡。所谓脆弱平衡,是保障的资源条件贫乏;强制平衡,是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政府强力主导;紧张平衡,是总供给保障所有人口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

  供需基本平衡

  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被并称为当今各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安全”问题。

  何谓粮食安全

  现代意义上的“粮食安全”源自上世纪70年代初的全球粮食减产,当时全球粮食储备由18%下降至14%,粮价上涨2倍,导致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为应对危机,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下称“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概念。

  这一概念在当时的定义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要求各国政府采取措施,保证世界谷物年末最低安全系数,即当年末谷物库存量至少相当于次年谷物消费量的17%-18%。一个国家谷物库存安全系数低于17%则为谷物不安全,低于14%则为进入紧急状态。

  1996年11月,在罗马召开的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粮农组织对这一概念作了新的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可谓实现了粮食安全。这其中包括个人、家庭、国家、区域和世界各级均要实现粮食安全。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是次大会做出了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承诺。同年,国务院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白皮书,明确表示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它提出的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成为中国至今未变的粮食战略总纲。

  在此方针指导下,以粮食为代表的农产品自给一直受到官方高度重视,并形成了占据主流地位的中国粮食安全观: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粮棉油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而在农业部制定的农业“十二五”规划中,也就中国的粮食安全概念给出了具体的数字衡量标准:努力实现“一个确保、三个力争”。即确保粮食基本自给,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确保自给率95%以上,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自给率达到100%。

  中国粮食供需状况分析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近日发布《全球食物安全指数报告》指出,中国在全球107个参评国家中位居第42位,列入“良好表现”一档。相对于人均GDP第52位的排名,中国是为数不多的食物安全水平超越其社会富裕程度的国家之一。

  这部分应归功于中国自2004年以来的粮食“十连增”。但产量递增背后,需求增加更甚的情况,则在有意无意间被忽略:中国实际已连续多年处于产不足需状态。2008年,中国粮食首次产大于需。从2009年开始,供求关系又开始变得越来越紧张,是年产仅大于需782万吨。到2010年,又重新进入产不足需状态,当年缺口为352.3万吨。

  这一态势至今未变。以2012年数据计算,中国进口的大豆数量相当于其粮食产量的16.6%,相当于中国粮食消费有14%左右需要通过进口解决。粮食自给率不足86%,已低于95%的粮食供给自给率目标。

  因此,从供给角度来看,中国的粮食状况具备以下基本特征:脆弱平衡、强制平衡、紧张平衡。所谓脆弱平衡,是保障的资源条件贫乏;强制平衡,是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政府强力主导;紧张平衡,是总供给保障所有人口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

  在供给越发紧张的基础之上,中国需要面对的则是一个日益庞大的国内粮食需求市场。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大的三个决定性因素分别为:一、人口总量增加。国家计生委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口增加到15.3亿-16.3亿人;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导致的饲料粮需求继续明显增加;三、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从2011年至2030年的20年间,中国将新增城镇人口3亿人左右,直接带动消费增长。

  以官学两界均十分关注的2020年、2030年为节点,上述三个因素会导致多大的需求规模?目前公认有两份比较权威的预测报告。其一为《国家粮食安全需求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它的预测为: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95公斤,需求总量57250万吨;其二为此前公布的国务院粮食白皮书《中国的粮食问题》,它预测:2030年人口达到16亿峰值,按人均占有400公斤计算,总需求量达到64000万吨左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预测 小麦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