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开始实施的临时性检验检疫措施,使得之后的进口油菜籽只能进入我国少数沿海港口地区,而其巨大的价格、成本、质量和供应优势,又使得我国沿海地区的进口油菜籽加工产能快速增长。
中国迈入进口油菜籽“高刚需”时期
菜籽年度进口或维持高水平
自2009年我国商检部门实施临时性检验检疫措施后,进口油菜籽实际上只能有限制性地进入我国少数沿海非主产区。虽然之后如江苏等少数地区油厂加入试点,但总体范围依旧十分有限,改变了原来我国菜粕等相关市场的供应格局。
但由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作物存在质量和供应优势,加之在国产油菜籽实施临储收购之下形成的进口价格优势,我国进口油菜籽加工能力在比较效益下“茁壮成长”,尤其是菜粕需求优势明显的我国水产饲料主产省份。
随着2014年加工产能的再度扩张,以及我国油菜类品种相关金融市场的完善和企业盈利模式的改善,我国已经迈入对进口油菜籽的“高刚需”时期,不仅2014年进口量可能达到创纪录的500万吨之上,而且之后在进口政策不发生重大限制性变化和国际主产国产量不出现显着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年度进口量均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进口菜籽压榨产能大幅扩张
自2009年11月9日之后,因我国商检部门在进口油菜籽中查获含有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油菜籽进口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仅能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河北、辽宁、天津7个非产区入关,并且就地加工,不得转售。而当时,上述7个省、市、自治区中仅有广东东莞富之源和辽宁营口嘉里两家具备加工能力。
之后,随着进口油菜籽的效益优势、质量优势、市场优势和供应优势凸显,改装与新建产能大幅扩张。我国政府又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允许江苏试点进口澳大利亚油菜籽和加拿大油菜籽。截至2014年末,汇易统计在当年实际发生进口及加工企业的总产能达到2.37万吨/日,几乎是限制油菜籽进口政策开始实施时的6倍。其中,广西防城港澳加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为2014年新投产企业。
进口菜籽加工效益优势明显
在2008年我国实施油菜籽临储政策之后,长江流域国产油菜籽成本几乎年年攀升,而完全市场运行的国际油菜籽价格则因此取得价格优势,并且导致我国长江流域国产油菜籽加工业进入困境。相比之下,沿海地区进口油菜籽加工效益明显优于国产菜籽加工效益水平,其中数度出现500元/吨之上的巨额丰厚利润。
产出菜粕品质更是全面领先
不仅在成本上占据明显优势,而且在质量、品种方面,进口油菜籽也同样更胜一筹。澳大利亚油菜籽平均含油量为42.4%,加拿大油菜籽含油量均值也在42%以上。另外,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油菜籽杂质最大含量分别为4%和3%。而我国每年临储收购以国标三等质量要求,其标准为含油量大于38%(含38%),水分8%以内,杂质3%以内。我国菜籽与进口菜籽的重要下游产品——菜粕的质量更是有明显差距。
我国菜粕市场需求总体旺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水产饲料分省产量中,广东、江苏、福建和辽宁四省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六和第九位。而水产饲料中旺盛的菜粕需求,为上述地区进口油菜籽加工产能的上升提供了市场需求基础。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水产饲料产量虽然排名第十二位,但其有较大比例的菜粕销往珠三角以及两湖等地。
供应优势显着高于国产货源
从海关数据来看,我国月度进口油菜籽除了每年加拿大、澳大利亚油菜籽年度最后时间段的到港量相对偏低外,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2014年9月进口量还达到年内较高水平。因此,进口油菜籽与我国国产油菜籽相比,又具备了持续供应的优势,可保证企业的稳定生产。
2014年进口或突破500万吨
随着2014年加工产能的再度提高,特别是南方市场的地域优势,加之我国油菜类品种相关金融市场的完善,我国已经正式迈入对进口油菜籽的“高刚需”时期。2014年1~11月,我国进口油菜籽总量已经创出历史新高,最终2014年全年进口量可能达到500万吨水平。而根据汇易最新统计,2015年1~3月,我国进口油菜籽数量仍将维持高水平,这也符合汇易对于进口菜籽市场进入“高刚需”时期的判断。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1-21/6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