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可以说,这“四化”是现阶段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农业生产“四化”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农业标准化,要求农业生产遵循统一的规范化原则,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程序化标准;农业规模化,要求农业生产实现合理的生产经营规模,优化要素配置,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农业专业化,要求农业生产从涉及多项目、多产品转变为分工明细、产区集中,专门从事优势项目或产品生产;农业组织化,要求集聚农业资源,有序组织涉农主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我国农业生产“四化”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农业发展路径依赖。我国农业长期粗放发展、分散经营,形成较强路径依赖。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约束矛盾越发突出,提高农业生产“四化”水平和农业资源集约利用能力日益紧迫。二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提高农业生产“四化”水平,前提在于土地资源集约和规模化利用。但由于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农业经营主体和用地结构分散,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先进技术应用受到限制,制约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四化”发展不协调。我国农业生产存在规模小、质量差、布局散乱、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重要原因在于“四化”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相互掣肘。当前,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有针对性地提高农业生产“四化”水平。
转变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提高农业生产“四化”水平的当务之急。应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农业生产集约化,避免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和低效利用,按照农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生产标准,走优质高效农业之路。重视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产品附加值,走科教兴农之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拓宽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走农业市场化之路。
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生产“四化”水平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针对一些农民宁愿土地闲置也不愿流转的问题,首先,应以法律形式明确土地归属和权责,以有效产权制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土地流转规范化,调动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其次,应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解除农民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
构建“四化”考评体系。应结合我国实际,参照国际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四化”考评标准,为推进“四化”提供依据和动力。积极推广“四化”标准,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应当看到,提高农业生产“四化”水平是一个渐进过程,而且不同区域“四化”进度不一,同一区域“四化”单项水平也会有高有低。因此,推进“四化”必须统筹兼顾。应加强部门合作,注重协调管理,集中各方力量,以快带慢,补齐短腿。同时,高度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动作用,发挥其标准、信息、技术和资金等优势,加快农业生产“四化”进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1-15/66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