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被取消 棉农及企业何去何从?


 

  棉价掉到近年最低谷

  从空间布局上看,我国棉花分为新疆棉区和内地棉区,其中内地棉区又以黄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为主。

  素有“鱼米之乡”称号的洞庭湖平原,横跨湖南、湖北两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正值当地棉花的收购季节,本刊记者却看不到太多收获的喜悦。湖南澧县澧东村的种棉大户王焕金一脸愁容,他指着稀稀落落的棉花地告诉记者:“正常年份棉花亩产有600斤左右,今年顶多也就320斤。”

  不独王焕金如此。湖南、湖北、江苏、山东、江西等多个棉花主产区均反映,2014年棉花单产下降明显。湖南省棉花种植第二大县安乡县的供销社等部门做过调查,当地2014年棉花单产比正常年份下降了40%左右。

  祸不单行,棉花在亩产跌到近年来最低点的同时,价格也跌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记者在长江中下游多地采访了解到,目前棉花贩子进村的收购价是每斤籽棉2.6元至2.9元,是近6年来最低的价格。最近3年,这一价格平均为每斤3.8元。

  洞庭湖平原的棉农李文林算了一笔账,每亩地的种子、化肥、农药、基膜、土地流转、雇工捡棉花等各种成本加在一起,要685元。自己在每亩地至少投3个工,按每个工日100元算,投工300元。“算下来,一亩棉花成本985元,按现在的价卖,每亩收入才945元,等于我干了一年,还要倒贴钱!”李文林说。

  价格掉到近6年来的最低谷,棉农普遍存在惜售心理。在湖南华湘棉业小渡口分公司,往年这个时候,记者总能看到从公司大门到仓库,排着上千米的长队,仓库前半个足球场大的广场,车辆拥挤,人声鼎沸。此次记者前往,看到偌大的场地内竟然空无一人。

  小渡口分公司的业务经理庞海清告诉记者:“老百姓嫌价格太低,不愿意卖棉花。”他们公司去年开秤收棉以来,总共也就收了30万吨,往年同期,至少已经收购600万吨。

  “新政”阵痛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往年一旦棉农惜售,加工企业会坐不住,会主动上门收购。令人奇怪的是,棉农不愿卖的同时,企业也不愿收,出现了收购的僵局。

  湖北松滋银丰棉业的负责人王家龙介绍说,整个松滋市6家大型棉花加工企业,4家前不久才开秤收购,但收得不多。“都是象征性地收一点,收购量也就往年同期的5%。”

  这些加工企业为什么宁愿仓库空置、机器闲置、工人休息,也不愿意买来棉花加工?

  王家龙算了一笔细账:棉花贩子送到加工厂的价格在3.05元至3.15元之间,按衣分率为38%(即100斤籽棉轧出38斤皮棉)、棉籽价格为每斤1元的标准折算,一吨皮棉的收购成本约为1.33万元,加工费用、营销办公费用、贷款财务费用约1200元,一吨皮棉的成本约为1.45万元。“按现在的市场价,一吨皮棉卖1.4万元,等于我每加工一吨皮棉,就要亏500元,这种生意谁还做?不如闲下来休息啊。”王家龙说。

  之所以出现“农民不愿卖,企业不愿收”的收购僵局,是因为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新棉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国内棉价要与国际棉价基本接轨。目前,国内棉价虽然比前几年下降了,但与国际棉价相比,仍然处于高价位。我国棉纺企业属于外向型制造企业,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按照目前的价位,肯定不敢大量购买国内棉花。处于棉纺企业上游的加工企业自然也不敢放开购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收购与加工企业观望慎收、棉农观望惜售、纺织企业压缩库存,等到了年底,农民不得不大量卖棉时,很可能出现“棉市乱”,棉农收益更成疑问。目前来看,这或许将是政策调整中难以避免的“阵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在过去3年中,我国实行棉花临时收储,稳定了棉花市场,但也持续遭遇棉花品质下降、棉纺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的尴尬。为了摆脱这一尴尬,我国实施棉花“新政”,希望以此促使长期低迷的棉花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高国内棉花的质量,缩减国内外棉价差,增加国内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转型已成必然 政策还需跟上

  我国棉花产业加快转型已成必然,但相对于实行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新疆棉区,内地9个棉花大省尚未推行这一改革,目前只享受每吨皮棉2000元的定额补贴,其转型之路无疑会更加艰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皮棉 南瓜 仓库 平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